第11章 渾水誓言(第7/8頁)

成吉思汗的話讓脫斡鄰勒非常懊惱,開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成吉思汗所說一句不假。這次戰爭,因桑昆所致,而成吉思汗從來沒有違背過與脫斡鄰勒之間的約定。不僅如此,他還總是以德報怨,多次幫助脫斡鄰勒渡過難關。因此,成吉思汗的憤怒也情有可原。

脫斡鄰勒發誓:“義子對我如此仗義,如果我對他有絲毫惡意,就讓我流血而死。”

他用刀劃破小指,將流出的血滴進用樺樹皮做的木桶中,命使者交給成吉思汗。

桑昆看到父親這樣做,非常生氣。雖說與成吉思汗交戰敗了一次,但現在還可以重來。他想糾集劄木合、阿勒壇和忽察兒等人,再度挑戰成吉思汗。然而,總帥脫斡鄰勒卻如此卑躬屈膝,這樣的父親,還有什麽可指望的?他決定自立為王,與成吉思汗作戰。

“成吉思汗什麽時候變成脫斡鄰勒汗的兒子了?我可從來沒有和成吉思汗結過安答。他不過是個粘在羊尾巴上的蟲子。不能被成吉思汗的花言巧語欺騙。拉起戰旗,跨上戰馬!”

桑昆沒有得到脫斡鄰勒的允許,便擅自開始準備作戰。

脫斡鄰勒勸阻道:“現在我方兵馬受損嚴重,而且疲憊不堪,沒有力量再與成吉思汗作戰了。這次再戰,必然會失去最後的一兵一卒,招致克烈部滅亡。”

“父親,您什麽時候變得這樣膽小怕事了?成吉思汗和我們一樣,也遭受了損失,他的損失甚至比我們還嚴重。我軍只是撤退,並不是失敗。現在他們卻自以為取得了勝利,正揚揚得意。我們趁此機會對其發起攻擊,必能一舉取勝。如果父親您害怕,就將指揮權交給我吧。”

“桑昆啊,你還年輕,不是成吉思汗的對手,要三思啊。”

“我已經摸清了成吉思汗的根底。而且,我方還有歷經百戰的劄木合相助。阿勒壇、忽察兒和答裏台斡勒赤斤也投靠了我們。父親您現在年邁體衰,老糊塗了,您就將帶兵打仗的事交給我,自己好好休息吧。”

桑昆不喜歡父親總把自己當小孩,激烈地反對。脫斡鄰勒已經無法阻止他了。

“歷經數代的克烈部就要亡了嗎?”脫斡鄰勒一聲長嘆,只得決定與桑昆一起攻打成吉思汗。桑昆畢竟是他的兒子,

這一時期,成吉思汗繼續向東北移動,到達了巴勒渚納湖湖畔。

成吉思汗的軍旅陷入最為惡劣的狀況之中。糧食已經用盡,兵馬也傷痕累累,找不到可以補給食物的部落。失去了補給的軍隊已經不再是軍隊,只不過是一支人疲馬乏、傷痕累累的流浪隊伍。

成吉思汗的隊伍在秋冬之交才到達了巴勒渚納湖。位於額爾古納河和塔雷湖之間的巴勒渚納湖中幾乎沒有任何東西,水也很少,岸邊的土地已經幹涸,甚至龜裂。湖底時而會有東西閃閃發光,那不是水面的反射,而是混雜在泥土中的鹽在陽光下閃爍。只有一點點水,像熬幹了的油,聚集在湖底。

周圍草木不生,只有蒼茫的丘陵和大漠。丘陵和泥漠高低起伏,一直延伸到阿爾泰山山頂,那裏終年積雪。

視野中,除了軍隊,再沒有任何會動的東西。有時會刮起沙塵,遮住視線。也許就連大自然也不忍讓人看到如此荒涼的景象。

不管是怎樣荒涼的不毛之地,被沙塵包圍的人依然想走到能看得到東西的地方。但疾風席卷著沙塵,遮蔽了視線,讓人迷失了方向。夾雜著沙子的風奏起一曲葬歌,把人吹到沙子的墓場。

湖邊甚至沒有蘆葦和灌木叢,天空中也看不到鳥兒。

成吉思汗的部隊終於到達巴勒諸納湖畔的時候,隊伍當中唯一還有精神的就是吃了很多夏草的駱駝。

軍隊走到已經幹涸的湖底,喝了湖中幾乎已經被曬幹的水。成吉思汗用白樺木桶灌了一桶水,分給跟隨自己的將士,然後仰天發誓:“我們不能忘記此時的苦難。現在與我一起飲渾水的將士,都是我親於同胞的兄弟。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同甘共苦。喝了這些水的人是幸運的。以後不管我們遇到怎樣的苦難,都不要忘記巴勒渚納的誓言。”將士們輪流喝了白樺木桶中的渾水。

據說有十五人跟成吉思汗同飲了這渾水。當時,應該還有很多人共飲過渾水,但是留在史冊的只有十五人,其中包括術赤台、鎮海、速不台、哈散納、阿術魯、紹古兒、耶律阿海、耶律禿花等人。

巴勒渚納誓言成了成吉思汗的轉機,在此之後他開始被幸運之神垂青。

不久,斡思察罕率領豁羅剌思部前來投靠。成吉思汗將其收到麾下,增強了實力。

成吉思汗想通過不流血的方式讓克烈部投降,但是,派出的招降使帶回的卻是桑昆的戰爭宣言。成吉思汗這才認識到,不流血是不可能的,他方決定與克烈部決一死戰。“既然這樣,我們就要把曾經的盟友克烈部殺得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