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蒙古之魔(第2/5頁)

成吉思汗在這個時候選定在汪古部的據點建設新國都,不管是從時間還是從地點來說,都是非常絕妙而且具有先見之明的。

位於蒙古最南面的汪古部與金國境相鄰,容易接受金和宋的文化。而且這裏還是和西夏以及西方各國聯系的交通要沖,適合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同時,大軍駐紮於此,隨時可以對金發起進攻,這對金也是一種軍事威脅。

成吉思汗一邊致力於新國都的建設,一邊進行軍事訓練。這給金造成了巨大壓力。

對於蒙古的示威,長城以內的金戰戰兢兢。

成吉思汗原本認為金國不可小覷,要想完全把金國消滅還需要很長時間,但是現在成吉思汗認為,不必親自出馬,只要將伐金的重任交給者別、木華黎和術赤等人便可。

一旦發現金和宋都是老朽的獅子,成吉思汗這匹饑餓的狼,逐漸將目光轉向了西方。

西夏、畏兀兒和西遼各國之西還有著廣袤的未知土地。越過崇山峻嶺、橫穿茫茫沙漠而來的駱駝隊,帶來了西方的文化。他們帶來的一切令人驚異,讓人感到神秘。

成吉思汗想起了年輕時和劄木合立誓結為安答時的情景。當時,他們躺在同一條被子裏,遙望著頭頂的群星,夢想飛向遙遠的異國他鄉。

和他擁有同一志向的劄木合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成吉思汗的願望變得更加強烈。

“總有一天要將劍指向西方。”成吉思汗雄心勃勃。

一二一二年初,成吉思汗接到一個等待已久的報告。原本出身契丹而且早就傾心於成吉思汗的耶律留哥在金國的隆州與韓州發起了叛亂。

耶律留哥還沒有正式和成吉思汗結為同盟,但是他卻通過蒙古的軍師耶律阿海和成吉思汗達成了一個秘密約定,那就是他舉兵之時,成吉思汗起兵與之相呼應。

單憑留哥自己的力量無法和金對抗,他之所以敢於舉兵,也是因為背靠成吉思汗這棵大樹。

“天賜良機。”成吉思汗非常高興。現在的蒙古,兵強馬壯、國力充實。

耶律留哥在舉兵之前,通過阿海向成吉思汗提出歸順蒙古之意,但是成吉思汗卻婉言拒絕:“閣下承擔著復興大遼的重任,你不屬於我蒙古。獨立舉兵,復興遼國,我成吉思汗必然會不遺余力地支援閣下。”他讓人將這些話轉達給耶律留哥。

成吉思汗覺得,與其將留哥收到麾下,不如讓他獨自作戰,更能吸納契丹人。契丹人在蒙古旗下作戰和為復興故國作戰,士氣當然大不一樣。

成吉思汗想得一點都沒有錯。原本便不是真心歸附金的契丹人,爭先恐後地聚集到耶律留哥麾下。

為了和耶律留哥結為正式的同盟,成吉思汗派了一名叫阿魯赤納顏的謀士,在奉天府北的金山山頂會見了留哥。雙方殺白馬黑牛供奉神靈,結成了共同攻打金國的同盟。

兩人折斷了兩支箭,留哥面北發誓忠誠於成吉思汗,阿魯赤向南發誓援助留哥。

這樣,成吉思汗便有了再次向金發起進攻的理由。

蒙古第一次向金發起進攻口號是復仇。但是無論怎麽看,那次戰爭都師出無名。現在,以協助被金所滅的遼國復興為名的話,便名正言順了。成吉思汗利用耶律留哥,把助之復興遼國當成借口。

要是沒有正當的借口,不論蒙古的士兵多麽勇猛,士氣也不充分。成吉思汗這次希望以大義名分來超越對方的文化。

衛紹王永濟聽到留哥舉兵叛亂的消息,大驚失色,迅即動員了六十萬(實為六萬)大軍,重新起用了先前因敗戰而被罷免官職的完顏胡沙。永濟還許下諾言,若有人能夠取到留哥的首級,則不論身份地位,均委以重任。

以留哥一己之力,自然難以抗金,他於是向成吉思汗求援。

蒙古軍在第一次遠征之後,經過了一年的休養生息,再次出動。與金軍不同,成吉思汗派出了三萬兵力,對外卻宣稱三千。他下令駐紮在居庸關的者別率軍攻打當時的東京(遼陽)。金誇大自方的兵力,成吉思汗卻反其道而行。

永濟聽說成吉思汗的援軍只有三千,不由松了口氣。“他三千援軍對我六萬大軍,成吉思汗實乃蠢物。蒙古士兵再勇猛,一個也敵不過二十個。打敗他們將不費吹灰之力。這次好好給他們點顏色看看,讓他們再也不敢翻越長城。”

永濟覺得自己已經不戰而勝,心裏飄飄然起來。

金軍主要是以步兵為主,蒙古軍則主要是騎兵。馬蹄揚起的沙塵和飛揚的旌旗,讓他們顯得來勢洶洶。

金軍看到蒙古軍士氣沖天,而且人數如此眾多,不由嚇得魂飛魄散,開戰之前便沒有了作戰的勇氣。

正如成吉思汗所料,金軍很快被蒙古軍殲滅。唯有受命進攻遼陽的者別卻遭到了頑強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