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日本帝國主義的崩潰與731部隊的撒退(第6/20頁)

往安達護送“馬魯太”還有一條道路。叫護送只是好聽,實際上是根本就不把他們當作人,而是作為實驗材料運輸的。地面運輸使用特殊汽車。

原731部隊運輸班的一名隊員作證說:“從平房裝上‘馬魯太’,穿過哈爾濱市區,沿著荒野的一條道路往齊齊哈爾方向跑10小時……在周圍沒有圍墻的一片廣闊的割了野草的荒地上搭起了幾頂帳篷,這裏就是安達特設實驗場。

“每次拉運三四十個‘馬魯太’……在特殊汽車駕駛室和運輸‘馬魯太’的車廂之間有一個窺視窗,武裝憲兵和特別班人員從駕駛室裏用警惕的目光窺視著‘馬魯太’。……‘馬魯太’全都帶著手銬。為了防止他們在途中逃跑,在腳鐐上再掛上一個像擲鉛球時的鐵墜子,還用很長的釘子固定起來,使它無法拿掉。”

運輸班人員最大的憂慮是在去安達途中迷路。當時這裏尚未鋪路,只能在光禿禿的荒野上行駛,幾乎連可以當作路標用的東西都沒有。

尤其是到了冬天,大雪把車道也覆蓋了,特殊汽車不僅無法判明自己的位置,甚至會失去前進的方向,搞不好就會同“馬魯太”一起,在茫茫的雪地裏變成迷路的孤兒,全體人員都會落個凍死的下場。為此,731部隊要求運輸班人員帶上一瓶高錳酸鉀。它是用作漂白殺菌劑的錳化合物,其溶液俗稱“變色龍”。

高錳酸鉀水溶液遇堿性物質會變成綠色;遇到酸性物質則變成紫紅色;而遇到有機物質則會變成無色。因為它能夠不斷改變顏色,所以,人們就給它起了個“變色龍”的名字。

運輸班人員在雪地運送“馬魯太”時,途中常常要停下車來,往雪地上撒些“變色龍”,作為返程時的路標。萬一在回來時迷了路,沿著紫紅色的痕跡走,就可以返回。

運輸班人員拿著小瓶在原地旋轉一下,立即在雪白的地上澆出一個紫紅色的圈。對於運輸班人員和憲兵來說,它是保證安全返回的路標。然而,對於那些等待淒慘實驗的“馬魯太”來說,卻是下地獄的裏程碑。

一位原運輸班人員說:“從平房出發時是活生生的‘馬魯太’,等從安達返回時,幾乎都變得死氣沉沉的……不是死氣沉沉的,就是瀕臨死亡的危急狀態。這些瀕臨死亡的‘馬魯太’因到平房以後,等待他們的是馬上進行活體解剖……因此,凡是送往安達的‘馬魯太’,他們的命運就是不能再活下去。”

“馬魯太”的大逃亡

事件的梗概是這樣的:

“戰爭結束前的二三月間,準確的日期已記不得了。”(原運輸隊員的因憶)

那一天,在安達特設實驗場進行鼠疫彈的感染實驗。從平房拉來的40名“馬魯太”都戴著棉帽,穿著防寒服、防寒鞋。每隔30米埋有一根十字架形的柱子,圍成圈,他們分別被綁在上面。

埋設十字架柱子並不復雜。先挖開實驗場的積雪,埋上十字架形的柱子,然後用水澆在根部就行了。安達地區冬季白天氣溫超過零下25度,澆上的水馬上就會凍結起來,光靠人力是無法搖動的。

在實驗場的一角,立有一面風幡,隨時指示著風向。在離綁著“馬魯太”的十字架柱子約3公裏的上風處,約有20名731部隊人員正準備用雙簡望遠鏡進行觀察。他們置身於上風的地方,是為了避免自己也感染上細菌。

開始實驗之前,他們讓全體“馬魯太”、都戴上鐵帽,穿上用鐵板制成的胸擋。這是為了避免在鼠疫彈爆炸時彈片直接穿透“馬魯太”的胸部和頭部而又能夠使“馬魯太”感染上鼠疫菌的一種辦法。

所謂鼠疫彈是731部隊研制的一種開花彈。是把一根細長的圓鐵棒扭成麻花狀,再切成一公分長的大小,然後在其表面塗上鼠疫菌。由於扭成的麻花狀小鐵塊表面凹凸不平,可以讓許多細菌附著在上面。他們把這種開花彈放進一個稍大一點的炮彈裏,利用烈性火藥使它爆炸,開花彈就會向四面八方飛散開去,命中人體。這和美軍在越南戰爭中使用過的“球型炸彈”相似。往彈芯上抹的鼠疫菌,是一種毒性比一般細菌高60倍的變性菌。

裝上炸藥的鼠疫彈,放在綁在十字架上的“馬魯太”們的中央。731部隊人員在等待著起爆的瞬間。就在這個時刻,發生了異常變化。只見一個中國“馬魯太”,突然大聲喊著,掙脫了十字架就往外跑。他似乎經過了百般的努力,解開了綁在手腳上的繩索。這個“馬魯太”接著又到就近的一個十字架旁,給另一個“馬魯太”也松了綁。

這兩個獲得了自由的“馬魯太”又分別向前後左右跑,給就近綁在十字架上的“馬魯太”解開繩索。從兩個增加到4個,再從4個增加到8個人……呈幾何級數地增加著。轉眼之間,他們搞掉鐵帽和胸擋,像小蜘蛛似的迅速向四面八方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