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七獸鬧涼州(第2/7頁)

王鎮惡不會武功,甚至騎馬都不穩,更別說彎弓射箭。可這樣一位將領,每次作戰總是沖鋒在前,不能不說命運眷顧勇敢的人。武功高強並不代表勇敢,勇敢是無所畏懼。

經過一天激戰,荊州兵陸續散去,劉毅的親兵仍在拼命抵抗。夜半,劉毅突圍出城,躲進牛牧佛寺。寺內的僧眾卻拒絕為這位末路將軍提供藏身之處。佛寺本是贖罪的地方,俗人中的聖地,佛祖寬恕所有有罪的人。幾年前,牛牧佛寺的住持接納過一名桓家子弟,結果住持被劉毅斬殺。造化弄人,事有因果,佛祖告訴劉毅一個道理,得饒人處且饒人。

劉毅一聲嘆息,向那個戰友磕頭求饒豈是他肯做的,死便死了,有什麽了不起。劉毅輕蔑地望了一眼高大的佛像,你不留我,我便去死,說什麽不許自殺,我便死在你的佛院裏,瞧你如何度人。

一根繩子,一具肉體,生命是如此簡單。成者王侯敗者賊,我在這裏了,劉裕,你來取吧。

江陵城平後二十日,大軍方至。劉裕看到劉毅的頭顱,就像看到桓玄的頭顱,這些人不過是梯子,供他劉裕向上爬的梯子。梯子有多長,地位有多高。

王鎮惡,將才也!

捕捉戰機,巧布偽裝,以少破眾,顯示出高超的戰術素養和果敢精神,也暴露出爭強好勝的性格。北伐戰爭中王鎮惡將快速突襲的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終於一戰成名,但是,性格中的弱點為他令人惋惜的命運埋下伏筆。

劉毅被殺,於京口同時建義尚在朝廷中掌握大權的只有為人驕縱貪刻的諸葛長民一人了。劉裕征討荊州,為表示對諸葛長民的信任,讓他負責朝廷事務。

劉毅死訊傳來,兔死狐悲,諸葛長民感到禍事不遠,對親信說:“‘前年誅彭越,今年殺韓信。’我的大禍就要來了!”又忐忑不安地到劉穆之那裏去試探口風:“悠悠之言,皆雲太尉與我不平,何以至此?”

劉穆之馬上安慰道:“相公(劉裕任太尉成為實際的宰相,故有此尊稱)溯流遠征,老母和幼子交付節下,如果有一點點的不信任,豈能如此安排?”諸葛長民心裏這才稍稍安定一些。

弟弟諸葛黎民極力勸說他乘機起事,諸葛長民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寢食不安,時常自言自語嘆息:“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就算今日重新去丹徒做布衣百姓,也難得啦!”思來想去,他寫了一封密信給劉敬宣說:“盤龍(劉毅的字)狠戾專恣,自取夷滅。異端將盡,世路方夷,富貴之事,相與共之。”

劉敬宣哪裏有謀反的膽量,回信說:“下官自義熙(劉裕掌權時東晉年號)以來,添三州、七郡,常懼福過災生,思避盈居損,富貴之旨,非所敢當。”並把諸葛長民信件交給劉裕,劉裕看後,淡淡道:“阿壽(劉敬宣小名)不負我也。”

這塊最後的絆腳石,必須除掉。劉裕不隨大軍班師,乘輕舟借夜色神不知鬼不覺回到東府。滿朝文武在江邊沒有接到。次日天明,諸葛長民慌忙登門拜候。劉裕召其共坐,屏退左右,推心置腹,無所不談,平生從未說過的話,也都說了。至於說過什麽我們不得而知,應該是劉裕平生際遇以及抱負吧?說得諸葛長民很是高興,毫無戒心。事先埋伏在幔帳中的武士丁旿突然從後面現身,一刀結果了他的性命。

殺死諸葛長民,接著削平司馬宗室的勢力,司馬休之、魯軌、魯宗之等親晉的實權人物紛紛逃往後秦,劉裕把朝廷大權牢牢握在手中。晉安帝加封劉裕中外大都督,掌管全國軍權,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成為真正的領袖。

劉裕有知人之明,善於將將,比曹操強。諸葛亮曾經在《出師表》中批評曹操“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曹操不善用人,大約是疑心太重的緣故,所以每次戰爭只能親自出馬,否則大多失敗。

劉毅、何無忌等人和劉裕平級,不是劉裕能指揮動的。他所提拔的將領孫處、沈田子,以輕師席卷番禺,王鎮惡、蒯恩以百舸平定荊州,這才僅僅是開始,又一名英才朱齡石登上伐蜀的戰船。

貳 帝王是個苦差事

益州譙縱是劉裕心中的痛。他一生總打勝仗,無論親自出馬,還是遣將出擊,所向披靡,唯獨劉敬宣的伐蜀之戰,無功而返。

益州原本是東晉領土,劉裕起兵復興晉朝,益州刺史毛璩出兵幫忙殺死了桓玄。這件事為毛璩惹下殺身之禍,他征調三萬蜀軍順流東下協助晉軍征討桓氏殘余勢力。四川的氐兵不願意背井離鄉出去打仗,發動兵變,選誰當首領呢?大家選中譙縱。

有人為帝王爭得頭破血流,也有人為帝王讓得差點丟掉性命。或許有人會問,真有這樣的傻子嗎?有,他就是譙縱。在他眼裏,帝王是個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