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七獸鬧涼州(第3/7頁)

譙縱是四川土著人,軍中任職參軍,為人和藹可親。龍袍加身,譙縱害了怕,他可沒有宋太祖趙匡胤的野心。陳橋兵變是趙某人一手策劃,這次兵變,譙縱根本不知情。譙縱再三推辭,又是作揖,又是磕頭,最後投水自盡,表示不敢接受。他越是謙虛,士兵們越喜歡,從水裏撈出來,推為首領。

不承想,兵變成功,打進成都,殺死毛璩,譙縱自稱成都王,脫離東晉統治,向後秦稱臣。後秦皇帝姚興任命譙縱為蜀王,蜀地大亂。

毛氏家族遭滅門。殺死桓玄的功臣、白帝城守將毛修之志在復仇,極力慫恿,劉裕派冠軍將軍劉敬宣率兵五千征蜀。

由長江入川進攻成都有兩條水路,內水和外水。內水即涪江,外水即岷江,外水直通成都,內水通綿陽轉陸路到達成都。

劉敬宣作戰開始比較順利,分派兩千人虛張聲勢出外水佯攻,自率精銳出內水,轉戰而前,所向有功,一直打到遂寧郡的黃虎。他的用兵意圖被蜀軍識破,譙縱大將譙道福堅守黃虎六十多天,與晉軍大小十余戰,隨後固守不出。譙縱向姚興求救,後秦軍的援兵即將到達。晉軍糧盡,又兼軍中疫病流行,士兵死傷大半,劉敬宣引兵退走。

伐蜀失利。劉敬宣是劉裕極力推薦的將領,因此劉裕威望受損,劉毅則趁機對親劉裕的劉敬宣進行打擊報復。

劉敬宣和劉毅早年結怨,無非因為一句話。劉毅未發跡前,曾經做過劉敬宣的參軍。有人在劉敬宣跟前推薦劉毅,說他是當世的英雄豪傑。劉敬宣對劉毅評價客觀公正,他說:“非常之才應該有寬闊的胸懷和氣量。劉毅此君的性格,外表寬厚,而心胸狹窄,自視很高,總想在別人之上,即使掌握大權,也一定會因為犯上而招到禍患。”

父親劉牢之死後,劉敬宣逃亡江北。京口建義,劉敬宣回到江南。劉毅永遠記得他的那句話,派人對劉裕說:“劉敬宣沒有參與京口建義,平亂立功的將士才能論功行賞,像劉敬宣那樣的官員,應該讓他們靠後一些。如果你不忘記過去的情誼,不妨給個閑散的官做,就可以了。做郡守太過於優厚,做方面大員簡直駭人聽聞。”劉敬宣越加感到心中不安,上表請求解去職務。朝廷任命他做宣城內史。

劉裕安排劉敬宣伐蜀,想讓他露露臉,沒想到弄巧成拙。劉毅跳出來,橫加指責,要軍法從事。劉裕再三保護,好在何無忌站在劉裕一邊,勸劉毅:“怎麽能用私人間的恩怨傷害天下的公道呢!”勝負兵家常事,一失利就砍頭,誰敢帶兵啊,私是私,公是公,劉毅這才罷休。

晉軍糧盡退兵之時,譙縱下令將益州刺史毛璩、梁州刺史毛瑾等人的棺材扔進長江,順流漂下,以示羞辱。盧循起兵,譙縱聯絡後秦軍隊入侵襄陽。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譙縱!劉裕記住了他的名字,不會輕易放過。劉裕平定荊州後,要和譙縱算總賬。

益州是北伐戰略重要的一環,一定要收復,問題是伐蜀主將的選擇。劉裕和曹操事必躬親不同,對領袖來說,用人更重要。借平定荊州之機,劉裕力排眾議,任用資歷尚輕的朱齡石擔當益州刺史,率臧熹、蒯恩、劉鐘等將領,統兵兩萬,自荊州入川。

朱齡石和桓家子弟是玩伴,從小喜歡武功,練家子出身,武學高手,任性胡來,不加檢點。舅舅蔣氏無能軟弱,草包一個,朱齡石不喜歡。當舅舅睡覺的時候,他剪了一寸見方的紙片,粘在舅舅的枕頭上。他手拿刀子,離著八九尺遠,“嗖嗖嗖”往紙片上擲,百發百中,嚇得舅舅心驚肉跳,不敢動彈,由著外甥練飛刀。舅舅頭上長了一個大瘤子,朱齡石等他睡著了,拿刀子割,結果當場割死。

劉裕倒桓,任命朱齡石為參軍。江乘之戰,他對劉裕說:“我家世受桓氏之恩,不會與桓家的人兵刃相見,我跟在隊伍後頭。”劉裕認為他夠義氣,不勉強。

伐蜀委以重任,連官職高出許多的劉裕妻弟臧熹都聽朱齡石指揮。伐蜀前夕,劉、朱二人商議西進策略,劉裕說:“劉敬宣往年出內水,無功而退。賊一定認為我們這一次應該從外水進軍,然而采用出其不意的戰術,還是會從黃虎進攻。因此,他們仍然會用重兵守涪城以備內道,如果走內水,正中其計。我們以主力自外水取成都,用疑兵出內水,才是制敵的奇略。”為了確保軍事機密不被泄露,臨行,劉裕給他一封密函,信上寫著:“至白帝乃開。”

公元前413年六月,朱齡石兵至白帝城,打開劉裕密令,上面寫道:“眾軍悉從外水取成都,臧熹從中水取廣漢,老弱乘高艦十余,從內水向黃虎。”朱齡石按照劉裕之令,以主力從外水攻取益州;臧熹從中水攻取廣漢,老弱者乘戰艦十余艘虛張聲勢從內水向黃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