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鮮卑人的“上帝之鞭”(第5/6頁)

肆 雲中保衛戰

公元414年十二月,大檀剛坐上可汗寶座,便率兵劫掠魏境。拓跋嗣親自率兵反擊,大檀聽說魏帝親征,又玩起屢試不爽的把戲,率部逃過沙漠。

拓跋嗣氣惱之下,不顧天氣變化,斷然派大將奚斤追擊。行至半路,天色大變,暴風雪席卷漠北,淹沒魏軍的馬隊。氣溫驟降,冰天雪地,“士眾凍死墮指者十二三”,魏軍無功而返。

面對遊牧民族的騷擾,敢於每次深入漠北的中原軍隊,北魏算是開了個先例。有人開玩笑說,中國的一國兩制始於北魏。雖然,遊牧生活方式與農耕生活方式並存不能不說是兩種制度。遊牧生活方式使北魏軍隊保持著遊牧民族的剽悍和血性。

魏軍的快速反應使柔然數年不敢犯邊。公元424年(劉宋元嘉元年),自塞上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魏國皇帝拓跋嗣病死,年輕的拓跋燾繼承皇位。

制勝可汗等到機會,率領群狼又要出動。大檀要給南方鄰國的新君一個下馬威。柔然幾乎傾巢而出,六萬騎兵越過大漠,黑壓壓地撲向大草原,直入雲中,逼近盛樂宮。魏國北境的牧民陷入群狼的包圍之中。

沒有一個柔然人會料到,他們面對的年輕皇帝竟是一個比拓跋嗣更勇猛,更有血性,更具軍事天才的英主。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年輕氣盛的拓跋燾如何咽得下這口氣。拓跋燾原本看不起柔然人,恨其來去無蹤,不敢交戰,只搞遊擊戰術,蔑稱為蠕蠕,一種多足的小爬蟲,譏諷柔然人仰仗腿多,只會逃跑,卻又跑不快。而今這群小爬蟲以為自己年幼好欺負,竟敢到金陵撒野。

面對柔然汗國的挑釁,拓跋燾親率輕騎自魏都平城北進,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僅用三日兩夜即趕到雲中。

紇升蓋可汗萬沒料到魏國皇帝親自趕來,大驚之下卻輕視眼前這支遠來疲憊、人數不多的輕騎隊伍,率領柔然騎兵將拓跋燾的騎兵隊圍住,包圍五十多重。柔然騎兵緊逼魏騎的馬首,一層層一隊隊如同鐵墻。

北魏將士大為恐懼。萬馬叢中,少年拓跋燾面不改色,毫不慌張,鎮定自若,騎在馬上從容指揮魏軍列隊迎擊。軍心逐漸安定,魏軍依靠密集的箭矢射殺群狼。柔然騎兵紛紛墜馬,可汗的侄子大將郁久閭於陟斤親自突陣,被亂箭射死。

狼群心理終於崩潰,因為他們不知道魏國還有多少軍隊會來。紇升蓋可汗恐慌失措,率柔然大軍逃走。

雲中之戰是柔然汗國自建國以來與北魏進行的第一次真正面對面的會戰。紇升蓋可汗在戰術上輸了一籌,從輕敵強攻反被魏軍箭陣扼制,到束手無策率軍遁逃。紇升蓋可汗無備而來,輕易撤軍,讓北魏看到柔然軍隊不成形的戰術體系和毫無鬥志的戰爭精神。

魏國尚書令劉潔在戰役結束之後對拓跋燾說:“依照往常的慣例,如果我們撤軍,他們仍舊會來不停地騷擾北境,不如我們收完塞上糧食後,兩道發兵,東西並進,主動討伐柔然。”

柔然汗國軍隊表現出的軟弱注定了被攻擊的命運。三個月後,拓跋燾坐鎮柞山(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北),任命安集將軍長孫翰、安北將軍尉眷分兵兩路,從東西兩個方向越過沙漠同時進軍。柔然不敢交鋒,向北遁逃,諸軍追擊,大獲馬牛羊而還。

第二年十月,拓跋燾再次發兵,五道並進,大規模討伐柔然汗國。長孫翰等將領從東道出黑漠(內蒙古興和北),廷尉卿長孫道生等將領出白、黑二漠之間,拓跋燾自居中道,東平公娥清出栗園,奚斤等從西道出擊,出爾寒山。諸軍到達漠南之後,舍棄輜重,一律改作輕騎,每人帶十五日幹糧,渡過大漠,深入漠北。五路騎兵在荒涼的草原上縱橫馳騁,所到之處,柔然各部逃得無影無蹤。

柔然汗國為輕率出擊付出慘重代價,魏軍兩次深入漠北,沉重打擊了柔然諸部。柔然損失無數的馬牛羊和皮貨,元氣大傷,此後數年不敢犯邊。

青年皇帝拓跋燾小試鋒芒,讓世人領略到他的軍事天賦,拓跋嗣做不成的事,他輕而易舉完成。

攻打地域廣闊的遊牧民族國家,孤軍深入沒有出路,數路進攻才是制勝之道。拓跋燾的戰爭表演相當完美,給周邊的國家提了個醒,小心了,鮮卑帝國的馬隊隨時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拓跋燾暫時解除了柔然對帝國北部威脅後,這位好戰皇帝又重新審視起北魏帝國的版圖。

除去漠北的柔然汗國,當時中國境內共有九處政權,中原的北魏帝國,江南的劉宋王朝,關中的匈奴夏國,甘肅地區的盧水胡匈奴北涼,甘南的乞伏鮮卑西秦國,青海的吐谷渾王國,以及遼東的北燕國和高句麗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