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台城保衛戰(第3/7頁)

劉宋王朝鑄的錢是四銖錢。古幣是五銖錢。聰明人立馬意識到發財的機會來了。四銖錢和五銖錢一樣用啊。五銖錢完全可以砸下一銖銅來另外鑄錢。大家拿錘子,動剪刀,用牙啃,從五銖錢上偷銅偷了十七年。元嘉二十四年,劉義隆發現人們這一可恥的行為。不知道是劉義隆夠聰明,還是大臣們忽悠。朝廷下詔,大錢和小錢不能一樣用。大錢一枚頂小錢二枚,就是說五銖錢頂四銖錢兩個用。

這樣一來,有錢人樂了,憑空資產翻倍,一百萬變成兩百萬。平民哭了,一千變成兩千,看似也翻倍,其實物價漲了,能買的東西更少了。窮人活不下去了,沒有錢怎麽翻倍。這項政策只實行了一年,並不愚蠢的劉義隆發現被人忽悠了,下詔廢止資產翻倍計劃。

南方是門閥貴族的國家,王與馬共天下。皇權遠沒有秦漢和北方強大,不可能重農抑商,門閥貴族想發財,想發財就要做生意,做生意就需要錢。到了劉義隆的兒子孝武帝劉駿,市場經濟繼續發展,劉宋王朝繼續鑄錢。當時開采技術落後,銅礦少,社會上的銅更少。如果當時開采技術像現在這麽先進,我們還買什麽江西銅業、雲南銅業的股票,早給先人們挖光了。其實用不了一千年,子孫就會罵我們。

銅少,國家鑄得錢更小、更薄,說是四銖錢,連四銖重也沒有。正因為小、薄,鑄錢的技術含量太低,誰都能鑄,搞一片銅就是錢,於是假幣猖獗。劉駿也狠,造假錢者一律斬首,一個縣斬了一千多人。欲望害死人,造假者還是前赴後繼。

這樣斬下去也不是辦法。劉駿的兒子劉子業做了皇帝,就是那個娶姑姑、允許山陰公主養面首的前廢帝劉子業。國家的銅越鑄越少,劉子業再出妙招,改四銖錢為二銖錢,更薄,更小,而且和大錢一樣使。如此一來,造假錢的人瘋了一樣。劉子業會怎麽辦?他有辦法。能允許女人娶四十個男人的天才想不出辦法嗎?不可能。

用什麽辦法呢?不要回答繼續斬人,那種野蠻的法子,劉子業不會用的。

劉子業想,既然社會需要貨幣,國家又沒有足夠的銅來鑄幣,而人們又喜歡造假錢,那麽,為什麽非要禁止人們造假錢呢?讓老百姓造的假幣合法化,正好彌補貨幣缺失。在劉子業聰明指示下,朝廷宣布允許民間鑄錢,無論誰鑄的錢都可以流通。

不能說劉子業突發奇想。天才和瘋子的差別只在一念之間。當今世界最大的銀行即是美聯儲,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聯儲印發的美元通行全球。美聯儲就是一個私人組織。

劉子業放開貨幣管制,允許私人發行貨幣,可惜江南沒有保羅,沒有摩根,沒有洛克菲勒。應該說,當時的江南大有希望出現上述人才,因為江南的經濟實際控制在王、謝等幾大門閥的手裏。然而,他們無一意識到貨幣的重要。中國人的劣根性又一次暴露無遺,如同前幾天的搶鹽風潮,老百姓蜂擁而上,競相鑄錢,所鑄錢幣根本不合乎標準。二銖錢,一銖重也不到,人們稱之為“鵝眼錢”,此錢“入水不沉,隨手破碎。”銅錢漂在水面,一捏就破,一千錢串在一起,不滿三寸。商人根本不敢用。如同允許女人多夫制一般,劉子業又一大創舉被人們扼殺了。

貨幣混亂,宋明帝劉彧上台,盡廢新幣,只允許古錢流通。劉宋王朝四個皇帝走了一圈,又回到起點,社會上還是沒有錢。

幾經戰亂,江南在蕭衍的統治下重新走上繁榮,又需要錢了。蕭衍無疑是中國歷史中聰明的皇帝之一,當然意識到貨幣的重要。誰掌握貨幣的發行權誰就擁有財富。

蕭衍開始鑄錢。蕭衍鑄錢和劉宋王朝不同,劉宋王朝允許古錢流通,蕭衍嚴禁古錢流通,這樣可以杜絕新錢和舊錢輕重比價不一的紊亂,又把貨幣發行權牢牢控制在手裏。

想法是好的,執行起來不如意。老百姓不買賬,照舊用古錢做交易,而且國家的銅依然不足。

這難不倒蕭衍。和劉子業相比,蕭衍是自私的,決不會把貨幣發行權讓給老百姓。既然銅不足,那麽就用鐵,鐵要多少有多少。如何讓老百姓放棄手裏銅錢呢?不能強迫,那只有靠佛祖的力量了。佛在蕭衍眼裏就是一個工具,用來統治人民的工具。佛教長老們出來說話了,佛祖需要青銅,需要青銅來鑄佛像,一座佛像一個大功德,一個銅錢貼上去,一個小功德。加上政府部門推波助瀾,銅像越造越多,社會上流通的錢越來越少。人們開始求蕭衍想辦法。

高手做事都這樣,明明我求你們,非要你們來求我。蕭衍說,辦法有,用鐵鑄錢。還有反對的嗎?沒有了吧?

鐵幣發行了,政府不斷地鑄,民間也不斷地造假錢,因為鐵多,家家都有。通貨膨脹猛如虎,人們用大車拉著鐵錢上街買菜。史家無一例外地認為,蕭梁王朝的通貨膨脹就是因為造假錢,但是造假錢能造得用牛車拉著錢買東西嗎?蕭衍在其間無疑扮演了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