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高澄遇刺謎案(第2/10頁)

宇文泰現在的眼光不再向中原看,而是投向巴蜀和荊襄。侯景亂梁使宇文泰更加堅定了這樣一種思路,欲想爭霸中原,奪取天下,必須經營好邊角之地,取四川和湖北鞏固壯大自身。

為了國家大戰略,犧牲一枚棋子太普通不過,王思政注定是犧牲品,而且王思政並非宇文泰嫡系。他的發跡不是靠宇文泰而是靠北魏孝武帝元修。王思政固然一再向宇文泰示好,但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人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身為西魏國權臣的宇文泰不能不提防一切與皇族有瓜葛的勢力。

王思政死,由他死去吧。宇文泰這樣想。

名將慕容紹宗和劉豐生之死在東魏軍隊及朝野湧起軒然大波,軍隊士氣低落,臣民驚訝喪氣。陳元康勸阿惠及時挺身而出:“這是天賜良機給大王。大王雖然打敗侯景,但侯景是內賊,大家會說您只會打內戰,欺負自己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潁川陷落在即,大王正可將功勞據為己有。”

此時阿惠已非吳下阿蒙,晉位齊王,正式拜相國。無功不受祿,受祿要有功。高澄立刻點起步騎十萬浩浩蕩蕩兵發長社城,下山摘桃子。和慕容紹宗及劉豐生相同,高澄親自跑到建築工地監督攔河大壩工程。高澄幸運得多,有慕容紹宗的前車之鑒,別說沙塵暴,即使發生龍卷風,也不會去坐船啦。齊王親自督陣,士兵和民工們仍然不給力,攔河壩三次決口。高澄大怒,在我眼皮子底下敢搞豆腐渣工程。一聲令下,將背土的人和袋子一齊推下去堵塞缺口。

高澄不算心狠手辣的人,但發起火來一樣非常之可怕。高澄此人最大的優點在於有堅忍的精神,輕易不發脾氣,不輕易殺人,可能被高歡用棍棒拳腳練出來的。比如他處理侯景家屬一事。侯景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早在侯景造反時就被高澄抓起來了,雙方作戰,直到侯景南逃,高澄一直沒有處理他們。因為他們仍然有利用價值,一方面對侯景有所牽制,另一方面也給侯景回歸留

侯景會錯意了,認為高澄不殺他的親屬有意拉關系。侯景兵圍台城時向高澄示好,說他即將掌握梁朝的軍國大權,希望高澄放掉他的妻子兒女。高澄答復是:五個兒子中大兒子先剝臉皮,然後扔到大鍋裏烹掉,剩下的小兒子們集體閹割。

侯景自以為大功將成,有與高澄談判的籌碼。其實在高澄眼裏,家屬的利用價值已然失去作用,侯景決不會再北歸,可以報復一下侯景的叛逃之仇。剝臉皮、割蛋蛋兩項報復措施明明白白告訴侯景,第一,你不要臉;第二,讓你無後。

援兵止步不前,大水沖刷著城墻,長社城的陷落不可避免。八千人打剩三千人,王思政堅守了一年零兩個月,洪水沖壞城墻。東魏軍殺進城來,將王思政包圍在城內的土山上。

高澄愛才,尤其愛忠義之士,想了一個花招保住王思政的命。他對城裏人說:“有送王大將軍投降者封侯,若王大將軍有半點損傷,左右親信皆斬。”這等於斷了王思政死路,身邊的親信們輪班蹲點,晝夜看護王思政,就怕王思政自殺。城破之日,王思政仰天大哭,向西跪拜,揮刀自刎。眾人早有準備,抱身子的抱身子,扯胳膊的扯胳膊,理由說得震天響:“您常說,拿您的人頭可以換富貴。如今反過來,您的命才能保全一城的人。您死啦,等於全城的人都死了。”

王思政沒死成,手下的將士也都活下來。王思政在戰場上雖然打敗了,卻贏得大多數人的尊重。高澄待他禮遇隆重,也有人不服氣,盧潛對高澄道:“王思政不能以死保全氣節,有什麽值得看重的。”按照此種人的看法,打敗仗要麽戰死,要麽自殺。姑不論說這話的人事到臨頭能否做到,世界上生命最珍貴,不管為誰做什麽事,生命是底線,不可踐踏。按照所謂愚忠理論,關雲長豈不是出名的大叛徒。

作為西魏的降將,《周書》為王思政立傳,贊美道:“忠節冠於本朝,義聲動於鄰聽。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人的品格是否高尚只能由事實來說話。王思政任荊州刺史時,部下修城墻挖出三十斤黃金,夜間悄悄送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換你怎麽辦?換上當今社會任何一位國家公務員,怕也悄悄收將起來,又不是受賄的錢,大不了給部下升升職。王思政上繳國庫,一克不留。西魏國改革分土地,王思政分到一處田園,家人種上桑果。在外領兵的王思政回到家裏聽說後大怒,把果樹全拔掉了,邊拔邊道:“匈奴未滅,去病辭家,如今大賊未平,治什麽產業!”這就是王思政的不對啦,搞點灰色收入可是全中國官員的心聲,何況是自家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