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蠻帝陳霸先(第2/14頁)

油庫長或許比裏正的官高不了多少,重要的是從長城下若裏的小農村走出,來到繁華的京城。

幕僚們不理解蕭映為何擡舉一個私逃的村長。蕭映說了一句令人驚訝的話:“此人前程遠大。”

別人吃驚,陳霸先不吃驚。陳霸先身負武功,從小喜歡讀兵書。他對自己充滿自負,對前程毫不懷疑。

蕭映說過這句話後似乎把此人遺忘了。貴人提攜的人無外乎三種,親戚,馬屁精,對他有用的人。陳霸先既非蕭映親戚,又非馬屁精,只能做有用的人。可惜什麽也不缺的蕭映用不著。

油庫中的物資進進出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陳霸先的同行們忙著倒騰油,領國家的一份薪水,另外賺一份利錢。油庫長們時常湊一起喝酒玩樂,陳霸先從來不參與。白天陳霸先圍著油庫走來走去,晚上回家欣賞漂亮妻子吳娃章要兒潔白紅潤的長指甲。寧靜溫馨的生活算不算空擲歲月?

陳霸先的樂趣依然是讀兵書,只有在兵書中才有一股縱橫之氣。建康繁華依舊,幾十年的太平歲月已經讓建康人遺忘什麽叫做戰爭。

有人的地方就有戰爭,和平永遠只是暫時的。一位與陳霸先有著同樣志向的越南人向陳霸先招手:兄弟,我等你。翻開日歷,公元540年,陳霸先38歲。

越南人叫李賁,說越南人只是讓大家好記憶,因為他出生於今天越南的河內,當時是梁朝的地盤,叫做交州。李賁是河內一帶的土豪,有心建立一個新王朝。在他挑唆下,梁朝南疆動蕩不寧。

梁武帝蕭衍委派蕭映擔任廣州刺史,希望這位蕭家的千裏駒能夠安定南疆。嶺南處於王朝南端,大山相連,窮山惡水,人民未開化,聚山林,住巖洞,大大小小的花果山,三十六洞主,七十二土豪之類。不好管理啊,蕭映想到了“前程遠大”的陳霸先。

陳霸先終於從不入流的弼馬溫熬上了品,蕭映提拔陳霸先擔任中直兵參軍,六品官,條件很簡單,跟我去廣州。

廣州地理位置優越,商業發達,中外商人雲集,是個好地方。但是,此時誰都能聞到戰爭的氣息。越是艱難的地方越能顯出個人的勇氣,越是困難的工作越能顯出個人的才華。有些人眼裏建康是天堂,陳霸先眼裏廣州才

陳霸先的人生之路走對了,像他這種二等公民在建康削尖腦袋升不了大官,來到野蠻的嶺南步步高升。到達廣州,蕭映安排工作,命令陳霸先召集人馬把不服的山大王、洞主們收拾收拾。陳霸先帶著一千士兵出去,不一會的功夫蕩平兩個縣的山頭。

蕭映滿心歡喜,又給陳霸先升官,官拜西江督護、高要太守。西江督護可是肥缺。梁朝商業發達,商業靠交通,南朝交通主要走水路。為保證河道通暢,梁朝設置了督護,專門負責水運治安。往來運輸的貨物包括珍珠、象牙、犀角、珊瑚和香料等利潤極大的高档奢侈品,這裏頭油水有多大問問海關和稅務便知。史書中明確記載督護官不需要大貪,也能富兼十世。稍微伸伸手指頭,十輩子花不玩。當然,蕭映也有條件,一定要保護好我的安全。

蕭映眼光賊亮,陳霸先不負所托。公元541年12月,李賁聚眾起兵,原因極其簡單,梁朝不拿俚人當人看,我們不服。南北朝時的俚人古稱百越,漢稱南越,現在應該叫黎族。叛軍占領河內,交州刺史蕭谘使了一招金蟬脫殼,用錢買命。李賁見錢眼開,不管什麽與俚人苦大仇深的貪官汙吏,見錢放人。蕭谘狼狽逃往廣州,逃亡路上一紙禦狀告到天庭。蕭衍勃然大怒,搭個草窩樹上住的鳥人敢鬧事,這還了得。據史書記載那時候的俚人“巢居鳥語”,比貉子更野蠻,更不開化,難怪李賁等俚人豪族當不了梁朝的大官。

朝廷發下公文,由蕭映和蕭谘兩人負責,抽調新州和高州二州兵捉拿烏賊。二州刺史請求拖延一下時間,現在是春季,到達河內必是夏季,時值高溫,沿途山林荒野瘴氣橫生不利行軍,拖到秋天進兵最好。蕭映初到廣州不懂南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加上立功心切,嚴詞拒絕。蕭谘熟悉情況,但他白白送出許多年搜刮來的錢財珠寶窩了一肚子火,恨不得立刻把錢財搶回來。半年拖下去利息多少錢。二人意見一致,立即進兵。兩位刺史只得硬頭皮帶兵平叛,走到半路,疫病流行,死了大半人馬,溜了不少人,大軍不戰自潰。

蕭映和蕭谘傻了眼,蕭谘趕緊想餿主意,不能承認瞎指揮,要找替罪羊。這是中國人慣用的手法,壞了事有人頂罪,美其名曰丟車保帥。蕭谘搶先上表,誣陷二州刺史通敵。什麽瘴氣之類的理由都是他們編造出來的,其實就是不想打。遠在千裏之外的蕭衍相信兩位侄子的話,賜二州刺史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