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諾臯記Ⅲ:妖談錄 驛站夜怪錄

在古代志怪筆記裏,作者喜歡以荒野驛站為背景,上演陰森故事,《酉陽雜俎》中的此條即是如此:

東平未用兵,有舉人孟不疑,客昭義。夜至一驛,方欲濯足,有稱淄青張評事者,仆從數十,孟欲參謁,張被酒,初不顧,孟因退就西間。張連呼驛吏索煎餅,孟默然窺之,且怒其傲。良久,煎餅熟,孟見一黑物如豬,隨盤至燈影而立,如此五六返,張竟不察。孟因恐懼無睡,張尋大鼾。至三更後,孟才交睫,忽見一人皂衣,與張角力,久乃相ㄏ入東偏房中,拳聲如杵。一餉間,張被發雙袒而出,還寢床上。入五更,張乃喚仆,使張燭巾櫛,就孟曰:“某昨醉中,都不知秀才同廳。”因命食,談笑甚歡,時時小聲曰:“昨夜甚慚長者,乞不言也。”孟但唯唯。復曰:“某有故,不可早發,秀才可先也。”遂摸靴中,得金一挺,授曰:“薄貺,乞密前事。”孟不敢辭,即為前去。行數日,方聽捕殺人賊。孟詢諸道路,皆曰淄青張評事至其驛早發,遲明,空鞍失所在。驛吏返至驛尋索,驛西閣中有席角,發之,白骨而已,無泊一蠅肉也。地上滴血無余,惟一只履在旁。相傳此驛舊兇,竟不知何怪。舉人祝元膺嘗言,親見孟不疑說,每每誡夜食必須發祭也。祝又言,孟素不信釋氏,頗能詩,其句雲:“白日故鄉遠,青山佳句中。”後常持念遊覽,不復應舉。

“東平未用兵”—安祿山被封為東平郡王,此故事背景設定在安史之亂前。

故事中,舉人孟不疑客居昭義,夜至一驛站,安排妥當後欲洗腳入睡,忽聽門外喧嚷,有被叫做山東淄青鎮節度使幕僚張評事的,在仆從數十人的簇擁下,也來到這個驛站。孟欲拜見,張評事正在喝酒,沒搭理孟,後者只好退至大廳一邊的小隔間。這時候張評事連呼驛站人員,索要煎餅。孟待在小隔間裏,很是惱怒這張評事的傲慢。此時煎餅做好了,驛站人員送了上來,孟在一邊窺視,突見一物色黑如豬,隨驛站人員進了屋,於燈影下站立,而張評事竟絲毫沒有覺察。孟大恐,差點喊出聲。沒過多久,張評事便於廳中睡下,鼾聲如雷。三更過後,孟剛有點睡意,忽見大廳中突現一人,身著黑衣,正與張評事摔打在一起,隨後兩人相擁著進入旁邊的東偏房,廝打聲不斷。又過了一會兒,張評事披散著頭發裸著胳膊出來了,隨後回到大廳照樣睡下。入五更後,張評事喊他的隨從張燈更衣,邀孟入內,說:“我昨天喝醉了,竟不知與秀才同廳!”隨後,叫人準備早點,兩人談笑甚歡。

其間張評事小聲說:“昨夜很是慚愧,我就什麽也不說了!”

孟一個勁地點頭。最後張評事說:“我還有點事,不能馬上就走,你可先行,我們就此告別。”說著,他從靴子裏摸出一塊金子,給了孟,“一點薄禮,望收下,只是你要為昨天夜裏看到的事保密。”

孟茫然不解,但也不便多問,收下銀子就出發了。走了幾天後,看到不時有捕快從官道上飛馬而過,孟詢問路人,得知:那一日,張評事從驛站出發後,到天色大亮時,隨從發現其所乘之馬空空如也,張評事已不知去哪了。隨後,大家返回驛站尋找,在一間屋子裏,發現了一張席子,打開後是一堆白骨,連蒼蠅大小的肉也沒有,地上更無血跡,只有一只鞋子……

據說該驛站為兇宅,總有人在裏面失蹤,這一次是張評事。舉人祝元膺說,這個故事是他親自聽孟不疑說的,後來孟夜裏吃飯時,必先祭祀一番。祝又說,孟不信佛教,其人頗能寫詩,有一首其中兩句是這樣的:“白日故鄉遠,青山佳句中。”後來孟無心功名,不再參加科舉開始,在山川中漫遊了此一生。

《酉陽雜俎》還記載了另一個發生在驛站之夜的故事:“前秀才李鵠覲於潁川,夜至一驛,才臥,見物如豬者突上廳階,鵠驚走,透後門,投驛廄,潛身草積中,屏息且伺之,怪亦隨至,聲繞草積數匝,瞪目相視鵠所潛處,忽變為巨星,騰起數道燭天。鵠左右取燭索鵠於草積中,已卒矣。半日方蘇,因說所見。未旬,無病而死。”在最後,那個奇怪的生物變為一顆巨大的星星,下有數道光芒,飛天而去。大約十天後,主人公李鵠還是死去了。與孟不疑相比,顯然不幸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