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談資:坊間秘事 唐朝的婚禮

古時婚禮又被稱為“六禮”,所謂“六禮”指的是說媒成功後的六個程序:納采(雙方碰頭)、問名(詢問女孩的名字用以蔔算)、納吉(將蔔算結果告知對方)、納征(送聘禮)、請期(定日子)、親迎(迎娶新娘子)。

在唐朝,以上規矩基本上被傳承下來。唐朝婚姻習俗多繼承於北朝。在北朝,迎親時,夫家在新郎的帶領下一行人來到新娘家門口,齊聲高喊:“新婦子!”這時候,新娘子家往往是緊閉大門,那意思是要給新郎點顏色看,這媳婦可不是好娶的,於是夫家幾十甚至上百口子就圍成一圈在大門外叫喚,直到把門催開,迎接新娘上車。在唐朝,這被稱為“催妝”。唐朝迎親往往是在黃昏,中唐以後才有人把時間改在清晨。在接完新娘後,事情還沒算完,女方往往集中一大批人,擋在道上,不讓新郎的車子過去,想過去也行,留下買路財,謂之“障車”。在《酉陽雜俎》中記載了唐朝時新增加的婚俗:

近代婚禮,當迎婦,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戶上。婦上車,婿騎而環車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將上車,以蔽膝覆面。婦入門,舅姑以下悉從便門出,更從門入,言當躝新婦跡。又婦入門,先拜豬枳及灶。娶婦。夫婦並拜,或共結鏡紐。又娶婦之家,弄新婦,臘月娶婦,不見姑。

即結婚前男方必須以粟米三升填石臼,以一張席子蓋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戶,以箭三支放在新房門口。新娘子上車時,得擋上膝蓋,搭上蓋頭。新娘子上車後,新郎需要騎馬圍著車繞三圈。新娘子初入婆家,先拜灶台,以示將來成為操持家務的好手。男方的父母等親屬則從便門出,然後再從正門入,為的是踩新娘子的腳印,以沾喜運。

唐朝時的結婚儀式很有趣:唐人風俗多春夏迎娶新人,臘月婚嫁則有規矩即新娘不能見姑即婆婆(唐時稱公婆為舅姑)。結婚當天,新人不能住進房子,必須住在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帳篷,謂之“青廬”。新人在這裏面完成交拜儀式並過新婚第一夜。在“青廬”內夫婦對拜,各剪發一縷置於錦囊,象征結發夫妻。

新婚後,女婿回門,拜見嶽父嶽母時,女方家眷親朋皆至,此時有個好玩的遊戲,那就是姑娘們用木杖、竹杖打女婿為樂,直到女婿被揍得暈頭轉向才罷休,這可被理解成是女方的示威:我們家閨女可嫁過去了,你看著辦吧!此外,唐朝婚禮還有個新段子,就是“鋪母巹童”,即在結婚前的一天,女方派一名資深的婦女到男方家“鋪房”,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妝。這並非沒有必要。唐朝沿襲魏晉余風,講求門第高貴。唐人薛元超曾說:“不才,富貴過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在這裏提到了“五姓女”,也就是五個有著久遠光榮史的豪門大族:太原王氏,博陵、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趙郡李氏。以上五姓自恃門第高貴,連皇族(他們質疑李姓皇族非隴西、趙郡的李氏)也不放在眼裏,不肯主動與之為婚。唐朝的士人,以能娶這五姓女為榮耀。如果你不是五姓女,那麽結婚時就要注意了,為了嫁過去後過得舒服些,不受老公家的人的氣,就只能在“鋪房”時顯示一下娘家的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