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廣知:唐朝逸史 江湖外史

《酉陽雜俎》中有如下一條:

葳蕤草一名麗草,亦呼為女草,江湖中呼為娃草。美女曰娃,故以為名。

說的是葳蕤草又名“麗草”,亦作“女草”,而江湖即民間呼為“娃草”,因為唐朝時美女稱為“娃”,比如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寫有著名傳奇小說《李娃傳》。在這裏,無意去琢磨這種美女草,而是想說說這裏提到的一個詞:“江湖”。

從本條記載可以看出,唐朝時人們已經習慣用“江湖”一詞了;或者說,“江湖”這個詞是在唐朝叫響的。江湖江湖,煙樹浩渺,天高水遠,可作逍遙遊。這是一個境界。“江湖”的內涵是精神的獨立和肉體的自由,其詞最早見於《莊子》:“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從具體語境上理解,此處之“江湖”可作自由天地講,切合莊周“逍遙遊”的理想。及至後來,該詞象征林泉高逸,與宮闕仕途相對;又分支代指民間,一如本條。再後來,範圍開始縮小,只是“綠林”與“武林”的代稱了。而現在又進一步演化為“同道”:“我的江湖”“你的江湖”“我們的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是一個詞在時光中的變遷。

“江湖”在詩歌和文字中被廣泛使用,是從唐朝中期開始的,因為當時文士心中漸漸生成了一種“江湖”情結。安史之亂後,唐朝進入中期,在社會、經濟、人文等多重原因的影響下,平民政治(出身寒門,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如宰相牛僧孺)開始擡頭,與傳統的世族政治(出身高門,通過準接班的形式進入仕途,如宰相李德裕)發生沖突,並在復雜的基礎上最終生成“牛李黨爭”。“牛黨”成員得勢時,“李黨”成員就被貶出朝廷;李黨得勢時,牛黨就得做好收拾鋪蓋卷的準備。當時朝廷的大臣多多少少都被黨爭牽連,最後搞得皇帝也沒有辦法,才有唐文宗之嘆:“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從結果看:唐宣宗即位後,“牛黨”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李德裕被貶到南方並死在那裏。這極富象征意義:李的結局可以被認為是魏晉以來中國傳統世族政治的終結。

唐朝中晚期綿延近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與以前各王朝的大臣之鬥有著本質區別,在結束了中國古代世族政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副產品:使中國文士的心靈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給當時因各種原因受牽連、遠貶他地、仕途失意的人重重地增添了一筆上面提到的“江湖”情結。但中國文士在從世族政治向平民政治過渡中產生的這一精神變化,被以前的歷史學者所忽略了。“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值得一提的是,中晚唐時文士的江湖情結與魏晉名士的隱逸情結是大有不同的;換句話說,他們心中的江湖,已不再是魏晉時阮籍、嵇康、謝安、許詢和王徽之高蹈遺世下的那個江湖了。那時候,即使選擇隱逸,魏晉名士也是帶著貴族情懷的;而中晚唐時的文士,早就沒有了這一情懷。

——唐朝的黑夜1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