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鑒寶時代(第2/2頁)

這些胡商做起生意來一般都很誠實。雖持寶人往往不知道手中的東西價值連城,但他們往往以實相告,以巨資購買,而少有欺詐行為。而且,一旦得到寶物,他們往往以極端的方式去保護,一如青泥珠的故事,胡商在得到寶珠後不惜剖開腿肉,將其藏於其中,如此小心翼翼,可知此珠的珍貴性。類似剖肉藏珠的故事,在《廣異記》中還有一例:一名胡商在陜西扶風縣某小客棧外發現一塊看上去很普通的石頭,隨即判斷石中有奇珠,於是購買該石,斷裂後果有一顆珠子。胡商遂剖開腋下,將其塞入肉中。但遺憾的是,跟清泥珠故事中的胡人一樣,他最終還是沒保住自己高價購來的寶貝:

近世有波斯胡人,至扶風逆旅,見方石在主人門外,盤桓數日。主人問其故,胡雲:“我欲石搗帛。”因以錢二千求買,主人得錢甚悅,以石與之。胡載石出,對眾剖得徑寸珠一枚,以刀破臂腋,藏其內,便還本國。隨船泛海,行十余日,船忽欲沒,舟人知是海神求寶,乃遍索之,無寶與神,因欲溺胡。胡懼,剖腋取珠。舟人咒雲:“若求此珠,當有所領。”海神便出一手,甚大多毛,捧珠而去。

在這個故事中,胡商得到珍貴的徑寸珠後,航海歸國,所乘之船在海上欲沉,船主知是海神索要寶物,遍搜船上之人,無寶可尋。於是想沉溺胡商祭海,胡商很害怕,只好剖開腋下,拿出寶珠,海神的巨手遂出現在海面,取珠而去。

無論是清泥珠、清水珠,還是徑寸珠的故事,胡商大多心滿意足地高價購寶而去,當然也有倒黴的,像上面的故事中,主人公所購的寶物,最後被武則天和海神扣下。不過這並非最令人傷心的,因為非人力所及,最郁悶的是本來寶物即將到手,但只一個晚上的時間,就被不識寶的賣主給糟踐了,《廣異記》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近世有士人耕地得劍,磨洗詣市,有胡人求買,初還一千,累上至百貫,士人不可。胡隨至其家,愛玩不舍,遂至百萬。已克,明日持直取劍。會夜佳月,士人與其妻持劍共視,笑雲:“此亦何堪,至是貴價!”庭中有搗帛石,以劍指之,石即中斷。及明,胡載錢至,取劍視之,嘆曰:“劍光已盡,何得如此?”不復買。士人詰之,胡曰:“此是破山劍,唯可一用,吾欲持之以破寶山,今光芒頓盡,疑有所觸。”士人夫妻悔恨,向胡說其事,胡以十千買之而去。

在上面的故事中,胡商欲以百萬巨資購買賣主耕地而得的寶劍,但由於賣主不識貨,不知道該劍只能用一次,而在前一天晚上無聊地以劍劈石,導致該劍“劍光已盡”,再不值百萬,讓本欲以劍劈寶山的胡商甚為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