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五百頭羊的悲劇(第2/2頁)

李德裕望著庭院裏的群羊,大叫一聲:“天意?!”

隨後,李德裕將此事告訴那僧人,僧人搖搖頭,嘆息道:“一萬頭羊已夠數了,看來您被貶之後,不能回還了。”

李德裕說:“我不吃這些羊還不行嗎?”

僧人說:“羊已到了您眼前,吃不吃的都已屬於您了。”

李德裕神色戚然,陷入長久的沉默。在他為宰相的時代,他對內抑制住中唐以來囂張的宦官勢力,對外采取強硬手段削平藩鎮,並成功打擊、威懾了回紇、吐蕃以及南詔。他甚是勤政,每日出入宮闈,與武宗皇帝商討軍國大事,他的名詩《長安秋夜》即是這種生活的寫照:“內官傳詔問戎機,載筆金鑾夜始歸。萬戶千門皆寂寂,月中清露點朝衣。”此詩生動地刻畫出一位宰相夜以繼日、辛勤工作的形象。但現在皇帝換成了宣宗,他失寵了。在收到那令人壓抑、恐怖的五百頭羊後,沒幾天,他就接到等待中的朝廷命令:被貶至荊南。隨後,又被貶為潮州司馬,還未到潮州,又貶為崖州司戶。崖州,即現在的海南島三亞。可以想象唐朝時那裏的荒蠻,大約是那個帝國的最南方了。在去南方的路上,過一條險惡的河流時,李德裕身上攜帶的白龍皮、暖金帶、避塵簪等無價之寶,不慎落入了水中,從此它們消失於這個世界上。

李德裕無限傷懷,他永遠失去了它們,永遠失去了北歸之日。

遠貶崖州後,李德裕寫有無限傷感的《登崖州城》:“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他終於沒有機會北返中原了。大唐帝國的最後一位鐵腕宰相最後孤獨地死在了海那邊。那是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