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填坑的人

竇太後和劉徹這場較量,衛綰、直不疑,包括初為中尉,後為內史的寧成在內,劉徹總共挖掉竇太後的人有三個。然而,竇太後一棍子打死對方的就有趙綰和王臧,打成重傷的就有竇嬰和田蚡。算起來,劉徹一方是二死二傷,竇太後不過是一死兩傷,竇太後還是贏了。

又應了武俠小說套路的那句話:人多的,打不過人少的;年輕的,還是打不過年老的。

既然劉徹挖了竇太後的坑,現在,老人家又不得不拉上一些來填坑。關於丞相和禦史大夫兩個職務,竇太後心中已有人選。這兩人就是:柏至侯許昌和武強侯莊青翟。

許昌,時為祭祀部長(太常),政績諸多不明;莊青翟,侯位是世襲的,除此之外,也是諸事不明。既然兩人功德平淡,竇太後為什麽選中他們?

在我看來,中國古代官場,猶如武林江湖,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有些人,生來挖坑,有些人,則生來填坑;竇太後之所以看中他們,無非就是拉來填坑,擺擺樣子。

接著,竇太後又準備找人填郎中令和內史兩個坑。此坑不算大,但是竇太後卻拉來一塊巨石填上。此巨石,重約萬石,人稱萬石君。

萬石君,名奮,姓石,趙國人。關於萬石君的光榮事跡,可以追溯到高祖劉邦時代。當時,高祖向東抗擊項羽時,石奮乳臭未幹,年紀不過十五。盡管生於亂世人心不古的時代,石奮卻擁有時人嘆為觀止的優良品質:為人恭敬,謙卑有禮。

石奮此種優點,用今天的話來說,當屬三好學生。當時,劉邦趁著一次機會,與他聊了一席話,心生愛憫之情,準備提用。

於是,劉邦問他:小朋友,你家裏還有什麽人嗎?

石奮答:家有老母,不幸失明。家裏太窮,沒錢看病,所以老母這病一直拖著。另外,家還有老姐一個,長相可以,還能鼓瑟。

哦。劉邦聽了點點頭。他又問:叔叔問你一個問題,你想不想跟叔叔一起混天下呀?

其實了解劉邦的人都知道,他這招叫順手牽羊。明明看中的是人家會鼓瑟的姐姐,竟還要裝出一副慈悲心腸的樣子。

事實上,他最想問的應該是:小朋友,如果你願意讓姐姐嫁給我,叔叔我就認你為小舅子。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是沒有什麽女人是劉邦得不到的。再說了,石奮小朋友孝心天地可鑒。一旦姐姐嫁給劉叔叔,不但解決了老媽的醫療費問題,也解決了姐姐的婚姻問題,同時也讓他這個小舅子能搭上順風車,開向未來。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果然,劉邦還真娶了石奮姐姐,還特別寵愛,封其為美人爵號。更讓石家老母高興的是,劉邦將他們全家人全搬到長安城裏居住。不但解決了他們的農轉非問題,還解決房子等諸多生活大問題。真可謂是,一人嫁好,全家享福啊。

更享受的還在後面。孝文帝時,石奮因為老實可靠,被提為太中大夫。有心的讀者都會發現這麽一個特點:只要當上太中大夫這個官,前途似乎都很順暢了。諸如衛綰和田蚡等人。

果然不久,孝文帝劉恒又遷石奮為太子劉啟太傅。劉啟當上皇帝後,當然不能薄待老師,立即將石奮上了九卿之位,秩兩千石。不久,又將他遷為諸侯國相。

更讓人驚訝的是:石奮生子四人,長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慶,此四子之性情,簡直是石奮用一個模型鑄出來的,全都是為人低調,做事認真,彬彬有禮,而且個個都是秩兩千石的高官。

現在我們終於知道萬石君的稱號是怎麽來的吧。石奮官位和四子加起來,就等於一萬石。搞得當時劉啟都咋舌不止,怎麽搞的,咱家親戚竟然這麽能幹,一家人竟能做到一萬石的境界。

於是從那以後,劉啟就呼石奮為萬石君。因為名聲太大了,於是後人叫石奮都不叫姓名了,直呼萬石君。這個雅稱,罩到誰的頭上,估計聽起來都是很消受的一件事。

竇太後之所以看中萬石君,就是因為他本人不通儒術,教子有方。

當然,讓萬石君一人來兼任郎中令及內史兩職已無可能。不要說兩職,一職也無可能。原因只有一個,石奮老啦,該讓位啦。

說讓位,當然指的是讓給自家那四個孩子。竇太後從中選了兩個,那就是長子石建及少子石慶。遷石建為郎中令,提石慶為內史。

到此為止,幾個大坑終於又填回來了。竇太後終於可以歇一口氣了。

事實上,這不過是第一回較量。竇太後既能填,劉徹還能再挖。好戲,當然還在後頭。

苦悶的劉徹

劉徹最近比較煩。

少年試劍,本來雄心壯志,想大施拳腳,做一番偉男人的事業。結果,被竇太後當頭一棍,打得全無話可說。還有的是,家裏那個蠻橫無理的陳阿嬌和貪得無厭的嶽母,整得他天天全沒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