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趙綰和王臧

想讓劉徹不換人,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禦史大夫,正是直不疑。他,可也是個不思進取的學道之人啊。

直不疑,南陽(今河南南陽)人。直不疑初出道時,為郎官,事文帝。在漢初,想當官,途徑有三:一是先當郎官(宮廷禁衛官);二是在封國政府或郡政府先當“吏”。所謂“吏”,就是基層幹部。如果表現優秀,可以被推薦到中央;三是在中央政府部長級幹部(三公九卿)官署,先當幕僚或先當“吏”,同樣是,如有表現出色,可以向中央推薦。

以上三種途徑,當然是第一種升官最快。道理是很顯然的,郎官因為直接侍奉皇帝,容易混臉熟,只要被皇帝點名,你想不升官都難。所以說,郎官就成了當時從政之人最向往的職業。

羨慕是應該的。因為要當郎官,首先必須具有經濟實力。按當時規定,只要你能交出十萬錢,就可以進宮當郎官。

但是,別以為交了十萬錢就了事。當時漢朝有規矩,想當郎官,必須自備漂亮的衣服和車馬,皇家不會給你出一分錢。沒辦法,經常在皇帝面前走動,總不能穿得太差,車馬的档次也不能太低。所以,如果你家不是富戶,那就別想打這個念頭了。

如果算有錢,當時的商人有的是錢。21世紀的今天,別以為商人多麽的牛氣。事實上,兩千年前,他們真的是窮得只剩下錢。要地位沒地位,要名分沒名分。國家又規定商人不能從政,所以,商人活一輩子,大約就是掙掙錢,數數錢,然後再花花錢。除此之外,沒啥奔頭。

於是,當時就出現了這麽一種情況:有錢的商人,政府不讓他們從政;沒錢的讀書人,想當官卻又沒錢。所以,能當上郎官的人,那真是少之有少。

久而久之,問題就出來了。首先,皇宮之中,郎官青黃不接;其次,條件苛刻了,當郎官的人少了,皇宮就少了一筆收入。後來,劉啟終於想出一個辦法:降低門檻。

此門檻,當然還是沒有商人的份。劉啟為了滿足部分清寒知識分子的官癮,及他們一腔以替皇帝跑腿為榮的理想和抱負,將十萬錢降低到四萬錢。除商人及品德不端的人外,只要能交出四萬錢的人,皇宮隨時向你敞開大門。

話說回來。直不疑後來能混上禦史大夫,過程大約如下:先當郎官,後被提為太中大夫;劉濞造反時,直不疑以兩千石官員的身份將兵出兵。因為平反吳楚叛亂有功,被拜為禦史大夫,同時被封為塞侯。

在文景之治期間,想往上爬,似乎有一種品格是不能少的。此品格,正是劉恒評衛綰的那句話:長者。

所謂長者,就是厚道老實。毫不疑問,直不疑就屬於長者。

直不疑之所以得此名聲,緣於一個誤會。當時他還是郎官的時候,住的是集體宿舍。有一次,同宿舍一郎官,錯將另外一郎官的黃金拿回家。結果,丟黃金的郎官回來以後,就懷疑是直不疑偷了。直不疑沒有抗議,重新買了一塊黃金交給對方,並道歉:對不起,黃金的確是我拿去用了。現在還給你。

然而不久,錯拿人家黃金的郎官回來了。他一回來就將黃金還給人家,結果人家才知道,原來直不疑被他冤枉了。

低調做人,甘願替人背黑禍,這就是長者標志之一。同時,這也是老子所倡導的。

直不疑不僅老實低調,人還長得特帥。在漢初,長得帥直不疑不是第一個。而因為長得帥,就被誣蔑為盜嫂的,陳平是第一個,估計直不疑就是第二個了。

劉濞造反前,直不疑每當上朝,總被人在其後指指點點,甚至有同事就當著大家的面叫道:長得帥不是你的錯,可你為何偏偏盜嫂呢?

所謂盜嫂,就是和嫂子私通。一個大男人大庭廣眾之下,放高聲喇叭揭人家傷口,實在缺德。然而,他更缺德的是,直不疑盜嫂,竟然是他編出來的。

如果換成是誰,管他個三七二十一,先掄起凳子砸了再說。然而,直不疑臉不紅,心不跳,也不跟人家脖子粗。他只是淡淡地說道:不好意思,我家無兄。

家裏無兄,何來大嫂,沒有大嫂,又何來盜嫂之說?

一場莫須有的罪名,就這樣被一句輕風淡語的話所消解。直不疑的長者之名,真不是吹出來的。

然而,有時長者也不能當飯吃,低調也不能總不挨刀。劉徹罷掉衛綰後,順便也打發直不疑下崗。他理由就是:監獄裏出現那麽多被冤枉的囚犯,你做為禦史大夫,這個黑鍋你必須來背。

辛辛苦苦奮鬥了幾十年,竟然不頂皇帝一句話。

這就是政治遊戲,實在殘酷得過分。不過想想,替別人背黑鍋向來不就是直不疑的專長嗎?既然這樣,那就背吧。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許,該是讓位給年青人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