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獠牙

公孫弘早年學過法律,張湯也是學法律專業出來的,所以公孫弘對張湯較是欣賞。兩人一拍即合,意氣相投,成為了好同事。

張湯做官之道,簡直就是公孫弘的一個翻版:要想升官,首先將專業知識搞紮實。更主要的還有,一切順從皇帝的旨意辦事。見風使舵,小心謹慎,才能使得萬年船。

張湯自上次替劉徹搞掉陳阿嬌後,就被提拔為太中大夫。有領導提拔和鼓勵,張湯從此做事,更加積極。那時,他為了求發展,和一個叫趙禹的家夥,準備修改漢朝法律。

在漢初,有四個人是漢法的奠基人。蕭何定律令,韓信定兵法,叔孫通定儀法,張蒼定章程。當年,漢高祖劉邦嫌秦法苛刻,廢除了許多沒人性的條文。事實上,蕭何定的那一套法律,還是不夠寬容。後來,曹參上台,實行懶漢政治,對蕭何定的法律,保持原地踏步,沒有梳理。以至於到了文景之治,文帝劉恒親自參與整理和完善,又廢除一些苛刑;景帝劉啟上台,又繼續改。

在劉徹登基以前,漢朝的法律,基本上是以人民滿意為主。不滿意的就改,一直改到百姓點頭稱贊為止。所以,劉啟後來拼命地改,改得人民都滿意過頭了。有的刑法簡直到了,如果不犯罪,都覺得虧的地步。

文景二帝修改法律的指導思想,是黃老思想。黃老思想,從來就是少管事的工作態度。時過境遷,劉徹已經不喜歡黃老治世之術。他認為,最理想的治國方法就是,法治和德治相聯合。也就是所謂的,外儒內法。

在劉徹看來,法家是幹實事的,儒家是用來點綴升平,為社會樹立道德模範的。法律專家的特長就是,不是使法律書簡越來越輕,而是越來越重,條條文文必須做到執法有依。

張湯幹的就是這種細化法律的枯燥的工作。工作是辛苦了點,利潤卻是誘人的。張湯和趙禹合夥修改好漢法後,倆人同時升官。趙禹升到少府,張湯被提為廷尉。從此,張湯正式列為九卿之位。

當公孫弘和張湯不知道在哪個山旮旯裏混的時候,汲黯早就當了都尉,位於卿位。沒想到,公孫弘都七老八十了,升官就像坐直升飛機一樣,追都追不上。這是很讓汲黯納悶的原因之一。

現在好了,自己原地不動很多年了,竟然又竄上一個張湯。況且,他對張湯不是一般的不順眼,而是特別的不順眼。

汲黯的專業是黃老學術,盡管他做的工作,與法律沾邊,但從不亂整。偏偏是這個張湯,卻亂了漢朝將近百年的大法,改得苛刻深奧,亂七八糟。不爽,真的很不爽。如果文景兩帝在地下有知,肯定跳出來扒了張湯的皮。

不過沒關系,用不著麻煩文景父子了,讓我汲黯自己來吧。

又是上朝。汲黯當著劉徹面,大聲罵張湯道:

聽說你將漢法改了,你知道這個結果意味著什麽嗎?以前的法律,對於老百姓來說,還可以亂蹦活跳。你現在卻改得,讓天下人都只有掂著腳,只有抖縮的份了。

你以為讓監獄裝滿囚犯,就是好的法律嗎?你以為讓天下人都躲著法官,就是好法律嗎?本來祖宗大法好好的,你竟然為了成就自己的升官夢,將高祖定下的規矩搞得一塌糊塗。我告訴你張湯,你這個做法,於國於己,都是無益。你就等著斷子絕孫吧。

汲黯罵得痛快,張湯沒有不痛快的表情,他從容自信地對汲黯說:公如不服,可以廷辯。

辯就辯,誰怕誰。汲黯等的就是這句話。之前他想死磕公孫弘,沒想到公孫弘根本就不接招。既然張湯不怕死嗑,那就奉陪到底。

但是,汲黯馬上發現,打架罵人,他根本就不是張湯的對手。

接下來,倆人果然舉行了一次辯論。汲黯的辯論風格,慷慨激昂,大道理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張湯的風格,猶如眾溪匯流,深究法理,論證嚴密。

正所謂,有理不在聲高,事實勝於雄辯。汲黯輸了。這次輸,是真輸在口才不如人。嘴巴是輸了,汲黯卻不認輸。他輕蔑地對張湯說道:咱們的事沒完,走著瞧。

張湯笑了。那就走著瞧吧,看看誰笑到最後。

獠牙

公元前124年,冬天。公孫弘迎來了人生最得意的歲月。這年十一月,劉徹免去薛澤丞相職,禦史大夫公孫弘老步一躍,成為當朝丞相。是年,公孫弘七十六歲。

公孫弘大器晚成,他和周之姜子牙真有得一比。然而,讓人驚奇的事還在後頭。劉徹覺得,公孫弘好像還缺了什麽。想了半天,猛然發現,漢朝自開國以來,坐上丞相位的,都是有侯爵身份的,唯獨公孫弘缺了這麽一個要命的東西。

劉徹想想,這可不得了。公孫弘沒侯爵是事小,可是皇帝面子大。我這麽一個講究排場,闊氣十足的皇帝,怎麽能讓丞相落得個寒酸命呢。於是,劉徹就馬上想到,是不是給公孫弘封個侯,將他與歷任丞相的地位拉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