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光榮與夢想

在政治上,張湯和公孫弘是一夥的。但是對老董之態度,卻是截然相反的。公孫弘想將老董往死裏整,張湯卻喜歡將老董往上捧。

張湯之所以喜歡老董,那是因為,他是老董的一名粉絲。換而言之,老董是張湯真心崇拜的學術偶像。

被政治過問,不全是壞事。董仲舒潛心研究,推出一系列的思想,基本上都被國家領導采納。更可怕的是,老董這些學術思想,不僅養活了後世諸多大儒,而且深刻地影響到千年以後的中國。

為了加深對董仲舒學術思想的了解,我陳列其中主要兩條:

第一條是,推崇儒家,抑黜百家;

第二條是,立學校之官,在各州郡推賢才,舉孝廉。

第二條基本上被認可。然而第一條,老董卻被罵了千年不止。已故大師柏楊認為,中國思想,在漢朝之前都是活潑靈動的。但是,自從老董推行抑百家之政策,於是中國文化從此就被醬死,一年又一年,就成了傳說中的醬缸文化。甚至還有的說,老董罷黜百家,使知識分子思想越來越僵死。

對以上批評,我持保留意見。梁啟超說,研究歷史人物,不可能跳出人物所處時代。所有的英雄巨子,都不過是時代的驕子。歷史偉大人物,從來都是時勢造英雄,而少造時勢之英雄。

說到底,董仲舒之思想,不過時代之產物。他不過是漢朝的一個孩子,漢朝需要他來壯大國家靈魂和精神支柱。

事實上,他做到了。

僅此,老董當可無愧於世。

張騫歸來

公元前126年,冬天。有一個好消息借助冬風,傳入長安:匈奴起內哄了。

事情來得極是突然。首先是,老軍臣單於病死,按理是太子接位。可是軍臣老弟左谷蠡王伊稚斜不認賬,獨自宣布當接班人。於是,雙方只好打了起來。結果是,太子於單被打敗,只得投奔漢朝。

劉徹很是同情這個於單,將他收留,封為涉安侯。可數月後,於單這個短命鬼,不知是心情抑郁,還是水土不服,一腳登天,向老爹訴苦去了。

如果內哄只鬧得是這個下場,那就太沒趣了。事實上,讓人驚奇的事還在後頭。就在匈奴互打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漢人趁著混亂,已向著長安方向逃跑。

幾個月後,長安突然傳出一個震天響的消息:張騫回來了!!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你沒聽說過張騫,就像一個歐洲人,沒聽說過哥倫布,那是要被笑話的。

我仿佛看到,在公元前126年的夏天,所有中國人都持著崇拜的目光,注視著一個衣衫襤褸的漢人,蹣跚著走進長安城。大地沉默,長安城都掩飾不住激動的淚水,伴著那個漢朝男人的腳步,一路灑掃。

這個歷經坎坷的男人,他並不知道,當他拖著自己的影子回到漢朝,從此也將自己的名字拖進了光榮的歷史。

張騫,字子文,漢中郡成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十三年前,匈奴投降者向漢朝透露了一個極重要的訊息:在敦煌與祁連山之間,有一個月氏國,曾經很強大。冒頓單於在位時,曾經降服它。再後來,老上單於禽性大發,擊斬月氏王,並將他人頭扭下來當酒壺。於是,月氏人民逃亡,從此與匈奴人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如果漢朝與月氏取得聯系,聯合抗匈,肯定成功。

那年,劉徹剛滿十七歲。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立志搞定匈奴為一生最大事業的皇帝,聽到此消息時,內心是多麽的激動。於是,他決定從宮中挑選使者,替他打通月氏。

在劉徹之前的中國,從來沒聽說過有一個叫月氏的國家。如果真如匈奴使者所說,路途遙遠且不論,還要考慮到如果繞過匈奴,越境而過。這麽一個前無古人,後無前者的工作,讓誰來承擔呢?

就在這時,張騫站出來了。

不是只要有人站出來,都能得到劉徹青睞。劉徹之所以看中張騫,是因為對方有兩個條件比較讓人滿意。首先,張騫身份為郎,是皇帝身邊的侍從,這種人用出去,皇帝信得過;其次,張騫身體強壯,智慧夠用,為人誠信可靠。

跑路,那是要費體力的;遇事,那是要靠智慧的;落難,那得講點氣節的。所以,經過全面考核,張騫勝出,代表漢朝出使西域。

於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將一個偉大的外交夢想,交付給了一個偉大的男人。

張騫,一個匈奴籍導遊,一百號隨從,一行人就這樣出發了。

想通西域,必須從匈奴偷渡過去。一百多號人,想從匈奴眼裏偷渡過境,除非當匈奴人全瞎了。真可謂,擔心什麽,就來什麽。恰恰是就在張騫準備偷渡時,就被巡邏的匈奴人發現了。

匈奴巡邏兵將張騫交給了單於,當時的單於是軍臣先生。這位草原頭號搶劫分子,聽說張騫越境往西,都快笑掉牙了。他戲謔地對張騫說道:你想得好美。如果我匈奴派人出使南越,你們會放我們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