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創業艱難百戰多(第2/8頁)

歸根結底還是那兩個字——博弈。劉賜清楚地看到,劉玄想當皇帝當得久,又要當得爽,就必須壓得住新市兵和平林兵。僅靠他們兩兄弟那點聲望,基本就不是別人的對手。所以,為了加強自身力量,他們必須拉住劉秀。劉秀就像是他們打磨的利劍,只要此劍在手,足可力擋四面八方。

上海灘大佬杜月笙有一句很出名的話:不要害怕被別人利用,別人能利用你,說明你很有用。對劉秀來說,無論是劉玄,還是新市兵和平林兵,他都不怕被他們利用。他們能利用你,說明你對他們還很有用,既然這樣,那就還很安全。

現在,我們可以公開劉玄心裏的秘密了。他著力打造劉秀,歸根結底,就是借此平衡與新市兵等人的博弈。

博弈的結果,是漁翁得利。最後,劉秀還是被封為大將軍,率軍出征了。

準確地說,劉秀不是出征,而是巡遊。出征是很辛苦的,整天拔刀沖來砍去,不被砍死,也可能要累死。巡遊就不一樣了,所到之處,必是歌舞升平,粉絲如潮,夾道相迎。

有人認為,當年秦始皇掛名巡遊天下,其實是主動亮劍,兵威四方。劉秀則反其道而行之,掛名出征,享受的則是巡遊之禮。他的部隊才渡過黃河,各郡官員百姓已經聞聲而動,主動獻城,並且獻牛羊於道,熱烈歡迎。

我相信,眼前這一幕要是被新市兵和平林兵將領看到,即刻全得紅眼病回家。但是,劉秀沒有一絲驕傲,反而心事重重,拒絕所有宴會,一切從簡。

心事不解,何以開懷,煩啊。

正在這時,有人稟報劉秀,有一姓鄧的粉絲策馬狂追,北渡黃河,追隨您來了,要不要召見他?

劉秀眼皮一擡,哦,他來了,趕緊把他叫來。

來人姓鄧,名禹,字仲華,南陽郡新野人。其實,鄧禹追隨劉秀也不是一兩年的事了。當年,劉秀西入長安受學時,鄧禹也在長安受學,那年鄧禹只有十三歲。

那時,鄧禹偶遇劉秀,遂認定他是個非常之人,於是追隨親附,一晃就是數年,後才戀戀不舍歸鄉。劉秀造反後,劉玄不小心當了皇帝,新野豪傑向劉玄推薦鄧禹,鄧禹寧死不跟劉玄。他告訴豪傑們,你們都別瞎扯淡了,我心裏早有跟定的人了。

鄧禹聞聽劉秀率兵北渡黃河,心想壞了,再不追就晚了。於是他策馬狂追,追過黃河,一直追到鄴縣(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鎮),總算把劉秀追上了。

鐵杆粉絲和偶像相見,不勝欷歔。劉秀問鄧禹:“陛下授權於我,可以封爵任官,先生大老遠奔我而來,是不是想求官來了?”

鄧禹答道:“錯!”

劉秀驚訝地看著鄧禹:“哦,那您是為啥而奔我來的呢?”

鄧禹答道:“不為別的,只想做你的追隨者,建功立業,讓我的名字也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劉秀笑了。

鄧禹話不過才開個頭,這時,只見他滔滔不絕,說出一套讓劉秀耳目一新的政論。

鄧禹的論述很長,意思大約如下:劉玄掛名是天子,但是,只要東邊兩股勢力沒擺平,他就別想坐享天下。這兩股勢力分別是赤眉集團和青犢集團,之所以重視他們,忽略別的,主要是因為他們軍隊多,作戰單位都是萬人以上。

赤眉集團之前曾試著歸附劉玄,可是沒來多久,他們就全跑了。歸根結底,不是別的,而是劉玄這人太平庸,沒有凝聚力,而新市兵和平林兵那幫將領更是庸碌之徒,只想著升官發財,心中哪有天下長遠之計,更沒有安邦立國之大志。

回到正題。天下成大事者必有兩個條件,即天時與人事。從天時看,劉玄當皇帝後,天象詭異,極為不祥;從人事看,劉玄不過是個平庸之輩,絕非成大事者。分析當今大勢,閣下昆陽城一戰,名震天下,功名赫赫。盡管如此,將來肯定也無立足之地。

所以,閣下應順勢應變,招兵買馬,收買民心,再創高祖劉邦之大業,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以閣下之能力、人氣,成此大業,並不難矣。

自起兵以來,這是劉秀第一次聽到如此震耳欲聾的話語。鄧禹一語,猶如萬箭穿心,紮到他心窩裏去了。在劉秀自己看來,只要天下未平定,他的安全都是沒問題的。如果有一天,天下無事,他這把利劍即將被劉玄束之高閣,安危即不知了。

而鄧禹一話,點醒了夢中人,與其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反客為主,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粉絲,還是鐵杆的好啊。頓時,劉秀心裏湧起了一股莫名的騷動。這是一種被深埋於心裏,從未被發覺的沖動。

說真的,劉秀很激動。這種激動不是說他找到了一個多年的知己,而是知己猶如黑夜裏的明燈,替他指出了一個通往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