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馬援祭(第3/7頁)

西域是漢武大帝發現的,但是真正全盤接管的,是漢宣帝劉病已。劉病已在西域設置都護後,西域算是漢朝的管轄範圍了。事隔多年,劉秀認為,漢朝長年內戰不止,國力萎縮,權力範圍無法伸展到西域,就不再設置都護了。

不設都護,等於把西域對匈奴拱手相讓。但是,西域諸國卻不幹了,他們心存幻想,紛紛派王子到洛陽城當人質,強烈要求漢朝一定再設都護,打理西域。他們認為,西域諸國沒了漢朝,國將不國,民怨載道。為了西域諸多國王著想,不要猶豫了,盡快出兵吧。

西域諸國之所以叫苦連天,是因為他們那裏冒出了一個黑老大,叫莎車王。莎車王認為,漢朝自身難保,不如自己統一西域,當西域老大得了。於是乎,他就出兵到處攻打諸國,打得雞飛狗跳,諸國不寧。

劉秀這輩子從來不輕易言棄。但是,在西域這個問題上,他真的是無能為力了。當他看著西域諸國使者和他們的王子,帶著貴重財物,千裏迢迢前來拜見,心裏不由得替自己悲涼了。

劉秀委婉地告訴他們,你們來一趟也不容易,你們帶多少東西來,就帶多少東西回去,我順便再送些好東西給你們帶回去吧。

西域諸國使者一聽,心都涼了。他們不無悲哀地告訴劉秀,如果漢朝不幫西域,我們就只好投匈奴去了。

劉秀說道:你們的心情我理解,但是,漢朝現在的確很困難,找不出人,更沒有軍隊給你們派去。不好意思了,向西,或者向東,就隨你們的便吧。

劉秀是鐵了心要放棄西域。沒辦法,他沒有精力,沒有軍力,沒有時間,沒有心情,王莽留下的這個爛攤子太大了,他要收拾的地方太多了。

馬援要做的也很有限。劉秀只給他三千騎兵,他在邊境逛了一圈,沒啥收獲,無趣返程了。但是,馬援回到洛陽城後,又待不住了。不久,武陵郡(今湖南省常德市)蠻夷部落造反,劉秀派人平反,沒有成功。於是馬援跳出來,請求出征。

劉秀只是笑笑,搖搖頭,不同意。理由很簡單,馬援老了。

歲月不饒人啊,仿佛只是一晃眼,劉秀就五十二歲了。馬援還長他十歲,胡子早白了。回頭一看,在劉秀的老戰友中,死的死了,退休的退休了,只剩馬援還賴著不動。

馬援似乎已經看出劉秀的心思,說道,你是不是覺得我老了,就以為我不中用了?

劉秀只是笑笑,沒有說話。

馬援說,不管如何,武陵郡這活兒我接了,誰都別想搶走。

劉秀問,你真還能打嗎,那你騎個馬給我瞧瞧。

馬援二話不說,牽出馬來,麻利地跳上馬去,雄赳赳地看著劉秀不說話。

劉秀又一笑,叫道:好你個馬老頭,竟然還這麽精神。好吧,武陵郡這活兒就讓你了。

到此,相信還沒有人看出馬援的毛病。但是,劉秀看出來了。馬援最大的弱點,只有兩個字——好功。

人有本事是好事,可如果用錯地方了,本事就成了累贅。馬援的畢生夢想就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此種理想看上去很美,但在劉秀看來,怎麽都覺得別扭。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趙王派人去考察廉頗,是因為趙國無人能戰,才會想到他。但是,劉秀還活著,能戰的人也不在少數。廉頗欲救國而救不得,馬援卻時刻警惕人家搶了他的大活兒。所以,馬援和廉頗不是一碼事。

馬援並不知道,世界是他們的,也是年輕人的。老的不下來,小的就上不去。想想:鄧禹等人都願意退了,馬援為什麽就不願意退下來呢?

突然之間,劉秀好像明白了。馬援自出道以來,一直都很順,似乎從來沒吃過敗仗。好像只要馬援出馬,沒有搞不定的敵人。哦,想戰死沙場是吧,想馬革裹屍是吧,好吧,看在故人分上,最後成全你一次。

馬援此次出征,率軍四萬,副將有耿舒等人。耿舒,即猛人耿弇的弟弟。大軍行到下雋(今湖北省通城縣)時,馬援就和耿舒吵了起來。他們吵架的內容只有一件事,即選哪一條進攻路線更實在。

進攻武陵蠻夷,總共有兩條路可走。馬援認為,從壺頭山(今湖南省沅陵縣東北)進攻,路途很險,但很近,可以減少糧食消耗;耿舒卻認為,走充縣(今湖南省桑植縣)路是有點遠,但路好走,較安全。

應該說,對付邊遠山區蠻族,馬援是專家。可馬援想拿專家嚇唬人,少壯派耿舒卻不吃你這套。於是兩人爭執不下,最後只有一個辦法,各自分別給洛陽打報告,劉秀批準哪個,就按哪個的走。

報告打上去後,馬援贏了,劉秀批準了他的計劃。馬援很得意,可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跳進了一個巨大的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