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叢林法則(第4/9頁)

第五倫這樣告訴劉炟,從劉秀到劉莊兩任皇帝,都很約束外戚,洛陽無事。今天他突然破戒,讓馬家一夜暴富,這個不是好兆頭。為了保護馬皇後和馬氏家族,您最好約束一下他們。

劉炟聽完,笑了,沒答理他。

兩年後,劉炟拜見馬皇後,提了一個近乎瘋狂的請求。他告訴馬皇後,我想封那三個舅舅為侯,現在想聽聽您的意見。馬皇後的意見可大了,當場否決,堅決否決。

劉炟很郁悶。他想想,我說不動她,就讓別人來說。那年,恰好大旱成災,劉炟找人來問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那幫被找去問話的人跟劉炟心靈相通,馬上就找出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

他們說,大旱成災,擺明就是馬皇後不同意給外戚封侯,才造成這嚴重後果的。現在要想化解天災,必須依照西漢舊例,給外戚們封侯。

劉炟一聽,笑了。見過拍馬屁的,但是沒見過被拍得這麽爽的。當然,這話也不能僅停留在會上說,必須形成文件,寫成報告,向馬皇後匯報,請求批準。

很快,報告打上去了。然而馬皇後一看,冷笑一聲,話都沒說,直接又將報告退回去了。

後宮那麽多女人,你可以隨便忽悠哪個人,但是想忽悠馬太後,那是太自不量力了。馬太後閱歷豐富倒不說,人家可是讀過《春秋》,背過《易經》,研究過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的。天要大旱,那是老天爺心裏不爽,跟你皇帝不封外戚有啥關系?這明顯是拍馬屁胡扯的嘛。

不過,人家的拍馬屁都寫成文件了,馬太後就不能把報告退回去了事。於是,她下了一道詔,就以上拍馬屁報告作了嚴厲批評。

馬太後書讀多了,寫起文章也是滔滔不絕,歸納起來大約如下:首先,那些建議我給外戚封侯的官員,都是拍馬屁來了。他們所作所為,不過是想得到回報罷了。可有人想過沒,當年漢成帝劉驁一日封五侯,結果怎麽樣?因為做得太過分,引起天災人禍,天下大亂。

其次,自光武中興大漢以來,沒有封外戚的規定。當年,陰太後外戚個個能力都很強,可是陰太後硬是把他們壓住了。我作為皇太後,必須做好榜樣,不能隨便打破老規矩。

最後,馬家外戚盡管沒有封侯,可個個富得流油。不要說馬家人,就是馬家的仆人,基本上都是白領階級了。如果外戚們不知足,陛下又一味放縱他們,難道是想重蹈西漢外戚亂政之覆轍嗎?

以上三點,基本代表馬太後的觀點。但是必須解釋什麽叫白領階級,所謂白領,是指當時馬家仆人的穿著袖子和領子都一片雪白了。這是身份的象征,穿此等衣服的人,說明不必參加體力勞動了。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坐辦公室,吹著空調,敲敲字,打打文件,看看報紙,喝喝茶水。這樣的白領生活誰不向往呀。

劉炟看著馬太後的詔書,不禁搖頭嘆息。唉,說的簡直跟司空第五倫是一個調子。怎麽辦呢,阻力這麽大,難道就這樣消停了嗎?

三 造星運動

眾所周知,萬事開頭難。劉炟要破祖、父兩代定下的規矩,肯定難上加難,而他又碰上馬太後這等後宮勞模,想給外戚封侯那就比登天還難了。

沒關系,馬太後有耐心,他有的是毅力,那就磨吧。於是乎,劉炟親自跑到皇太後處,張口就訴苦道:“您為什麽老是攔著我給舅舅們封侯呢。要知道,自西漢以來,舅父封侯就好像皇子被封王一樣正常。現在我三個舅父,馬廖年老,馬防和馬光大病在身,萬一他們在有生之年沒有封侯成功,那我不就落個千古遺憾嗎?”

劉炟悲嘆一聲,接著說道:“太後您就不要拖了,還是讓我挑個黃道吉日,把這事給辦了吧。”

馬太後看著劉炟,神情沉重,不說話。良久,只見老人家嘆息一聲,緩緩地說道:孩子,你以為我是為了作秀,想替自己博取美名,而讓你承受外界的批評嗎?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就錯了。其實,我阻止你給舅舅們封侯,都是為了馬家和國家啊。

簡單地說吧,封侯的好處不就是想要多點采邑嗎。可是你那幾個舅舅還富得不夠嗎?洛陽城只要長眼的,都知道他們可是富得流油的。既然他們都錢多沒處花了,為何還要一味封侯呢?

我知道你很孝順。你這樣做,就是想讓我心安,覺得沒白養你這麽多年。問題是,你越這樣,我越是心不安。你可不知道,大旱降臨,糧食價格暴漲,我可是吃都吃不香,睡也睡不甜。況且你守孝還沒過三年,竟然就想著破先帝規矩,真這樣做了,天下人又怎麽看呢?

最後,馬太後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子,我不是想幹涉政治,讓你難看。只是你登基不久,歷練不夠,翅膀還嫩。如果有一天天下風調雨順,邊境無事,那我就拱手相讓,把政權還於你。然後我就等著抱孫子,到時你想封侯我也不會攔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