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羅藝的燕雲十八騎 王薄的遼東浪死歌

宇文化及不是沒有想好好幹,只不過他剛一開始就不讓人待見。他一路上派人勸降各路人馬,滿心想著要把宇文軍做大做強,不料別人沒投奔他,他自己的實力卻越來越弱了。

如果你有口才,跟著宇文化及混將是一項危險系數非常高的工作。他可能哪天想起來沿路某縣有一隊農民起義軍,讓你一個人跑去勸降。一般別人對宇文化及的態度都是,殺掉使者,以示不跟這類人有任何牽扯。這不,在魏縣稱帝之後,他相中了身處河北地帶的幽州總管羅藝。

【燕雲十八騎】

在演藝、小說中,史上最牛殺人者不是紅緞帶,也不是掏心手傑克,而是隋唐時代的燕雲十八騎。有人曾經這樣形容過這支隊伍的作風:

快如風,烈如火,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強弓彎刀,善騎善射,以一敵百,未嘗一敗。

有人問我,哥,這些話是真的麽?

答:編的。

小說之美,在於讓人信得無怨無悔。所以,請諸位《隋唐演義》愛好者莫因我說句實話而有殺人的沖動。羅藝沒有個叫羅成的兒子,也沒有如此恐怖的隊伍。所以,燕雲十八騎,僅僅是個傳說而已。

不過,羅藝號令嚴整,用兵打仗很有一套倒是真的。

羅藝是難得的將才,但性格任氣縱暴,為人高傲。所以說,此次宇文化及派人勸羅藝投降,就注定了勸降者的悲慘結局。使者顛顛兒來到了羅藝面前,看著羅藝毫無表情的臉。片刻之後,羅藝先是表了表態,然後說了一通忠於隋朝的話,最後,他豪氣幹雲地對使者說:“我,隋臣也!”

這還不夠果決,為了表示自己的確很忠誠,他將使者果斷處斬。

事後,羅藝披麻戴孝地為楊廣發喪,海哭三天,眾皆以為忠義。其實,對於羅藝來說,究竟忠不忠義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對主家。這年頭出門在外,誰都不容易,找個好主家,更不容易。坦白說,選東家是關系到性命的一件大事。經過慎重選擇,羅藝選定了李淵,因為李淵打的旗號也是扶持隋帝,後來隋帝退位讓賢,那是他自己的事兒。

既然選定李淵,那麽,其他反王的邀請就要一律不接了。宇文化及這邊兒根本不足多慮,值得考慮的是竇建德。因為求賢心切,竇建德先後給羅藝寫了很多勸降信,都石沉大海了。又因為要擴充地盤,總不能放著幽州(河北北部及遼寧)不要吧?在屢次邀請不來的情況下,竇建德向羅藝發動了攻擊。

在雙方的實力對比上,還要補充兩句。別看羅藝治軍嚴整,但幽州城在經歷東征之後,已是一片哀鴻。在李淵稱帝那會兒,他的兵實在是拿不出台面。幾萬人的軍隊中,除了老、弱、病、殘、孕(這個貌似沒有),就是整天油嘴滑舌的小卒。不過,羅藝到底是個強人。在他的精心挑選下,終於從每百十來號人中選出了一兩個精銳,抽出他們作為重點培訓目標。

在羅藝的培養下,這一百多個精騎完成了修煉,成了幽州最鐵血的部隊。

當竇建德率領十萬大軍壓境的時候,羅藝的帳下,真正能陷陣沖鋒的,只有這一百多人。竇建德大軍來襲,以十萬對一百,三年級的算術題。羅藝雖然對自己親自訓練的精銳很有信心,但是,一比一千的比例還是讓他有些心驚肉跳。此時,一名手下提出了一個建議。這名手下是精銳部隊的高參,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將領,他是隋朝猛將薛世雄的兒子薛萬均。

在羅藝愁眉不展之時,薛萬均前來獻計。

“大人,敵眾我寡,不可硬拼。”

“你有什麽辦法?”

“我軍眼前有條大河,竇建德如要交戰,必須要先設法渡過,我軍從水道攔截,必能破敵。”

“這方法我不是沒想過,可竇建德未必肯過河。”

“使上萬羸弱之兵陳列在河岸引誘他,他一定會來。”

羅藝恍然大悟,他只想著精銳能用,卻早就把那幫老弱病殘給忘了。一番擊節叫好之後,羅藝令大軍擺好Pose在河岸列陣,而自己卻帶著精銳部隊偷偷藏了起來。對岸的竇建德並沒有苻堅投鞭斷流的狂傲,也沒有楚霸王遺恨烏江的情調,他現在最頭疼的,是大河就在前方,而軍隊卻連條船都沒有。

好不容易弄來數條小船,軍隊也只能像擠牙膏一樣稀稀溜溜地渡河。眼見著渡河渡到一半,忽然從大河周圍冒出來幾股敵兵。他們乘著快舟先將竇建德的軍隊截斷,三下五除二就將先頭消滅了。

後頭還來不及掉頭走的都被羅藝的精兵攔在水中央斬殺,見情況不妙,竇建德連忙回撤。竇建德生氣了,他要找回來。整頓完軍隊,他就接連率兵對幽州的其他幾個縣進行了轟擊。轟擊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竇建德那十萬軍隊竟被羅藝派出去的兵馬輕松阻攔,硬生生給憋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