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頡利結盟渭水便橋 太宗親臨東宮靶場(第2/4頁)

我們說過,蕭瑀同學性子直,死心眼兒,主要特點就是一著急就說不出話來。此時此刻,蕭瑀就說不出話來了。他幹脆不說話,下馬扯住馬韁不讓李世民走。見蕭瑀這樣,李世民只能先淡定淡定情緒,耐心跟他解釋道:“頡利欺負朕是新人,如果朕表現出一點點軟弱,他必定會肆無忌憚地殺人、放火;可如果我擺出一副瞧不起他的樣子,他們就會狐疑,狐疑必然不敢妄動。你們都明白了嗎?”

然後,他望著對岸,用極其鎮定的口氣說:

“制伏突厥,在此一舉,你們靠後,等我回來!”

陽光灑滿城門外的廣闊地帶,渭水波光粼粼,穿著黃金甲的李世民騎馬獨行了過去。對岸,頡利滿腹狐疑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李世民開始喊話了,二人在渭水兩岸相互對話,談話內容不詳。我只知道,當日,頡利就遣使請和,李世民下詔批準。詔書一下,立刻引起輿論界一片嘩然。

“這是怎麽做到的?”

“沒什麽,朕如此便可確信,突厥這次來不為占地,只為劫財。”

李世民如是說。

很快,一幫突厥高官就滿足了李世民的假設,他們竟然毫無防備地跑到皇宮前來膜拜。說實在的,我都不好意思說他們一路上沒吃上好吃的,這次進宮參見李世民,就是為了蹭頓飯吃,要帶肉的!

酒後失言,突厥的缺點完全暴露了。

從他們的話中,李世民分析出:

第一,深入關中的突厥大軍對玄武門事變猝不及防,短時間內集合各部落揮師南下,行為倉促,士氣不振;

第二,突厥人數眾多,但深入大唐腹心,心裏沒底;

第三,劫財是他們的唯一目的,頡利有圖謀天下之志,卻無傾覆天下之謀,跟在他屁股後頭的都是來蹭飯吃的。

以上三點,充分證明了頡利同志很會審時度勢,也充分證明了除了頡利,其他人比起以前,真是越來越沒出息(不信請看吃肉吃得滿嘴流油的突厥長官們)。李世民,傳統捍衛者,發揚來者即是客,是客就得吃喝的傳統美德,把他們灌得酩酊大醉。大家稱兄道弟,為了公平起見,我喊你哥,你喊我爺雲雲,把酒言歡,言無不盡。正此時,一個邪惡的想法在皇宮中蔓延開來了。

有人提醒說,突厥大部分軍官和謀臣都在宮裏頭喝酒,只留下頡利一批人在渭水西岸愁腸百轉,那麽,趁著這個機會,一股腦殺了他們如何?

大家邪惡地笑了。

其實根本不可以。

事實想必沒有那麽簡單,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清楚現在的情況。他不僅是一等一的大將,而且是公關界的龍頭老大。實際情況是,史書上並沒有表明執失思力和李世民的關聯,但一千多年後,我們從執失思力的墓志銘上可以明顯地看出,其實這兩位早有通謀。李世民之所以敢於當場呵斥他,無非是為了給大臣們壯膽,事後,執失思力便把頡利的所有秘密告訴給了李世民。

《執失善光墓志銘》說過,他(墓主人執失善光)大爺執失思力早在打劉武周那會兒就和李世民成了朋友。由此不難看出,兩人你一唱我一和,上演了一出完美無瑕的好戲,竟然成功地把所有人都忽悠住了。

如今,倘若真的要滅了突厥高官,恐怕不是李世民想要的。

幾天前,李世民就得知了突厥南下的消息。

那時,大老黑尉遲敬德在涇陽鎮守,一動不動,路過的突厥大軍毫無防備,等過境的時候,竟然被他咬去了一大塊,千余突厥兵慘死。李世民也為現在的狀況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此時此刻,長孫無忌、李靖兩人已經在頡利回師的必經之路(幽州)設好了埋伏。他們就等突厥人吃飽喝足往回走。

該還的,一分都不能少!

但到底怎麽辦,很多人有不同見解。

蕭瑀認為,扣留突厥部落首領是最佳選擇。

李世民搖搖頭,道:“我剛即位,國家未安,百姓未富。一次戰役就要損耗很多人馬,如果他們殊死反抗,後果嚴重不嚴重,我想誰都清楚。倘使這樣,他們退回草原之後,定會加強軍備,到時候只會更難對付。如果簽訂協議,放他們走,用金銀珠寶養著他們,好酒好肉伺候著,以突厥人的性格,不墮落不可能。

“志驕意滿,防備松懈,等我們休整夠了,猝然出軍,一舉可滅!”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就是這個道理。

作文是中國的傳統經典,模式作文除外。

可見,李世民同志是用心讀過賈誼同學的作文的。賈生曾經發表過“五餌三表”之說。所謂五餌,正是李世民所說的用金錢摧毀敵人意志,用奢侈腐爛敵人內心的手段。班固曾經笑話過賈誼,認為這種不靠譜的戰略也只有書生能想得出來。可事實證明,金錢美食對於一個沒有約束的集體來說,的確是最管用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