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頡利結盟渭水便橋 太宗親臨東宮靶場(第3/4頁)

看起來最扯淡的計策,往往是最惡毒的。

世界沒有變,雖然歷經千年。

三天後,李世民與頡利於便橋斬白馬為盟,突厥退兵。

事情也該告一段落了,可回到突厥,頡利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到最後一拍大腿,大呼上當,什麽情況下,一個占盡優勢的人肯簽這樣一份顏面盡失的合約?李世民這個狗日的,怎麽會這麽傻?想到了這些,頡利似乎明白過來。怕,只有怕,才是中原人喪權辱國的根本,因為怕,他們不惜以金銀美女求和,這樣的鄰居,只能任人宰割!

頡利笑了。

頡利是個厚道的人,雖然和約上只說唐朝每年要交好多錢孝敬頡利,但本著不能老沾光的原則,頡利決定送給唐朝一份禮物——馬三千匹,羊一萬只。然而,出乎頡利意料,李世民竟然不要送上門來的寶貝,只要求召回突厥掠奪的中國人口。人要是傻到李世民這種程度,的確該去醫院瞧一瞧了。

但對手傻,頡利自然樂意奉陪。

因為人口這東西,你用他吧,他不如突厥人會騎馬,不如突厥人會煉鐵;你不用他吧,突厥又不能種地,在不長莊稼的草原上,這麽多人,只能徒增部落的負擔。幾萬人口吃喝拉撒不都得他照顧麽?不能餓死,也不能扔掉,扔掉跑回唐朝,突厥的老臉往哪兒擱?我還是不是威武的可汗了?!

李世民的索求刺激了頡利的神經,這是他巴不得的效果。

“與你合作十分愉快,希望我們能夠成為朋友。”頡利說。

李世民笑了笑,繼續他的計劃。

我一直認為,古代帝王中,最寬仁的是李世民,最有手段的也是李世民。在這之後不久,他便把曾經因殺死隋煬帝楊廣而得到李淵贊賞的裴虔通等人流放。李世民是用行動告訴人們,任何時候,你都不能背叛你的君主。打壓裴虔通,表面的理由是“隋朝殺逆”,但真正的理由卻是讓人忠君。

一個善於背叛別人的人,肯定也會背叛你。

這就是李世民的理論。

忠君的思想,不能以好壞定斷,愛你的人值得你愛,這就是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李世民知道,想要當一名愛民如子的君主,就必須摒棄一切庸俗的幻想。想要對付頡利,必須開始練兵,練兵才是當務之急。

在冷兵器時代,遠距離戰鬥的主要武器就是弓箭了,想當年,李淵同志箭法高超,每一支箭都能消滅一個敵人,威風凜凜,群賊嘆服。那麽,如果組建一支神箭手部隊,效果會怎麽樣呢?這年頭,讓人好好練箭,就跟讓人好好聽課一樣,訓練久了,每月能有那麽幾天好好練習就不錯了。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李世民曰:“朕要親自教大家!”

此言一出,輿論界一片嘩然。

有人曰:“皇帝人在靶場,萬一有人圖謀不軌,豈不讓人當成靶子?”

李世民毫不在意,還解釋說:“天天打仗不足為患,天天閑著才讓人蛋疼(原文是擔憂),從現在開始,大家就要苦練箭法,以備萬一。練得好,閑暇時你們就是我的護衛,戰爭時你們就是大唐勇士。你們都是吃著百姓的米活著的,要對得起我大唐百姓!”言罷,他掃視全場。

從這一刻起,人們每天都能看見李世民領著幾百個人在東宮空地上大練箭法,有時還給大家做示範。

練吧,練吧,練吧!

李世民設置了一套完整的獎勵辦法。

練習得好的士兵,有機會獲得豐厚獎品,陌刀、好槊、大弓、玉帛……不僅士兵要練,將領也不能閑著,每天要射靶評分進行考核,按照考核成績發獎。我們說過,李世民的箭法跟李淵一樣變態,在他的指導和關懷下,大唐將士的箭法想不好都難。但還是那句話,皇帝每天泡在練兵場上,有不少人反對。

我們不排除當兵的有精神分裂者,他原本不想射李世民,可他(此他非彼他,希望你和你都能明白)卻想射,於是,他和他開始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決定三箭齊發,殺李世民於靶場之上——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再或者有要謀反的,箭法練得越好越危險,人在靶場,暗號一發,便一箭穿心,李世民當場斃命,悔之晚矣!

更有一位猛人,姓封名同人,官居韓州刺史的,聽說皇帝同志的做法之後,騎著驛站用馬,假傳戰報,闖入東宮練武場,滾在地上號啕大哭,把李世民和將士們看得一愣一愣的。後來大家明白,這人是來勸皇上放棄這種要人命的危險動作的。大家遂長舒一口氣,於是也加入打滾兒的行列,言辭懇切,聲淚俱下地要求李世民回宮歇著。

看著群臣流出辛酸淚,李世民不無動情地說:

“好了,朕明白了。朕對將士們真誠,將士們就會對朕真誠,你們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