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皇不恤昔日舊情 蕭瑀詰難曾經老友(第3/3頁)

陳叔達有點窘迫,老老實實站在那裏回答說:“我母親患口渴病,鬧著想吃好東西,家裏卻沒有,我想把這串葡萄拿回家給她吃。”李淵聽完,淚就流出兩行,當即命人送三百匹綢緞到了陳家。可見,陳叔達的確很配得上和剛勁的蕭瑀做朋友。

陳叔達年輕時候的一首《自君之出矣》非常有名,道是:

自君之出矣,紅顏轉憔悴。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

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有道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首詩歌寫的是女兒相思之曲,思念的情誼躍然紙上。

然而,此刻,陳叔達和蕭瑀卻在李世民面前鬧掰了。他們相互指責,甚至怒罵。於是有人疑惑,他倆不是好朋友嗎,為什麽會這樣?這個嘛,就得請我們的封同志解釋一下了——

“老封,請問你是怎麽做到的?”

“這個嘛,哈哈,翻別人舊賬,讓他們起內訌不是很好嗎?”

“封君,這樣對你有好處嗎?”

“我很喜歡用微妙的手段翻別人的舊賬,尤其是對喜歡和我擡杠的蕭瑀。”

這種手段很適合對付蕭瑀這樣的急性子,封德彝的做法使得蕭瑀和陳叔達關系崩裂,先掐了起來。而他自己,則躲在一個黑暗的角落瞧熱鬧。後來人們才知道,封同志沒有人品,只有才品,是個危險人物。在李世民面前,按照封德彝的設計,蕭瑀和陳叔達已經開始憤怒了。

蕭瑀詛咒陳叔達五分鐘,陳叔達詛咒蕭瑀五分鐘,詛咒內容都是封同志剛剛提及的陳芝麻爛谷子。

李世民忍受了他們那點兒陳芝麻爛谷子十分鐘……

最後,皇帝怒了,道:“你們嘚啵來嘚啵去,還有點兒正事兒沒有?!”蕭瑀急了,開始埋怨李世民;陳叔達也急了,也開始埋怨李世民。集體猛烈譴責後,李世民被他倆氣得渾身發抖,把手一揮道:

“你們都給我閉嘴,官兒別做了,回家種地去!”

……(哀悼三分鐘)

封德彝得逞了,他充分利用了兩人正直而又火暴的脾氣,讓皇帝把對手逐出朝廷。他笑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在李世民心目中,封德彝曾經大力幫助過自己,是功臣。他沒有想到這個人曾經為李建成殺死自己出過點子。也曾有人推測,其實對封德彝的傳說,知情者也有不少,但都礙於面子和其他一些原因沒有說出來,也不能說出來。只有這個蕭瑀不講情面,且說話口無遮攔。為了自己的安全,封同志才把他弄下去的。

這便是農夫與蛇的故事。

有的人,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