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統葉護被弑西突厥 諸部落逃歸薛延陀(第2/3頁)

雖說統葉護是個能人,但他生性殘暴。就在貞觀二年(628),他親大爺受不了他的暴政,把他給捅死了。統葉護的大爺是個不怎麽樣的人物,成為了西突厥領袖後,自封“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真夠拗口的)。此人年紀雖大,但德低望輕,這樣的人忽然成了大可汗,沒人服氣。

西突厥罩不住了。

跑吧!

依附統葉護的部落紛紛趁亂逃跑,眼神犀利的頡利注意到,很多部落相互攻伐,更多的跑到了薛延陀部落,可是,就算有些不招人待見的部落一路往北自投北冰洋以死,也沒人來投奔他頡利。

這是為什麽?

這究竟是為什麽?!

【他在東突厥】

我說過,老天很討厭那種說話不算話的人,所以,經過一番認真的考慮,老天爺決定狠狠地幽頡利一默。

一切都要從那一場災難開始。

遭遇一連串政治背叛之後,頡利實際上的力量並沒有減弱,這也是他賴以自負的基本條件。但,不巧的是,東突厥上空的老天似乎發了脾氣,關中長安附近這兩年老是鬧旱災,到了東突厥那裏,老天卻一改一視同仁的作風,狠狠給東突厥下雪,一口氣下了一個月,大雪成災,埋葬草原。

頡利打仗,無非就是靠著胡馬和鍛煉的利器、柔韌的弓箭,而現在,平地起來一人多高的冰雪,把整個草原廣漠都給吞噬掉了。羊和馬沒有草吃,長時間下來,幾乎所有的牛羊都被餓死了。

這還不算什麽,羊死了可以來年再養,馬死了頂多不再南侵,休養生息,過上兩年就可以了。

可是,人餓死了怎麽辦?!

你說,怎麽辦?

頡利悚然,說:“搶。”

頡利首先想到的就是搶,自己沒有就去搶。他領著餓得滿眼金星的兵馬艱難地跑到了朔州邊境,在朔州邊境耀武揚威。這真是一個半傻不傻的決定,為了防備大唐搞突然襲擊,頡利並不敢深入搶劫,跑到朔州邊上,他才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把自己逼得無路可走,進退兩難了。

合同還履行不履行?

……是啊,現在該他娘的咋辦?

最後,頡利跟大家商量,為了不讓唐朝以為我們要搶劫,那咱就說自己是來練武的!

說到做到,頡利領軍像模像樣地開始在邊境練武。

鬼都能知道他想幹什麽,可頡利拿李世民和大唐百姓當傻子,竟然對外宣稱:我們先活動活動筋骨,我們是出來打獵的。這種弱智的手法,有臉拿到李世民面前丟人現眼,也只能讓大家抿著嘴巴看笑話了。

長安方面,討論頡利智商究竟有多低的會議進行了很多次,會場上,氣氛十分融洽。

可在李世民眼裏,頡利是個像狼一樣難對付的人。

看得透他的計劃,並不意味著能夠打敗他。

有時候就是這樣,你明明知道對方想要幹什麽,真正打起來,才發現真的很難取勝。突厥是北方遊牧民族,摸起刀來就砍,搶了東西就跑,你能拿他們怎樣呢?所以,要耐心等待,唯有用耐心與強大的對手作戰,才能夠取勝。

與人鬥,就要比人還要兇狠和智慧;與狼鬥,就要比狼還要隱忍和狡猾!

張公謹的上書,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趁著頡利式微,大臣紛紛上書請求出擊。按照以往的做法,等到敵人餓得皮包骨頭,就差不多是出奇兵制勝的時刻。可是,這一次,面對東突厥餓得都不成樣子的兵馬,李世民不同意這麽做。

他發表了一個童心未泯的演講:

我們剛剛跟他結盟,現在接著背叛他,是為不信;把別人的災難當做自己的快樂,是為不仁;趁著別人危險的時候取得勝利,是為不武。縱使頡利所有的部下都背叛了他,六畜全部死光,朕還是不能打他,一定要等到他有罪的時候再發起進攻。

李世民怎麽了?答案是,李世民沒怎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上面那段話:

剛剛跟人家結盟,現在接著就背叛,對大唐日後的信譽十分不利;趁著別人陷於災難危險之中攻打,會將所有人馬全部消滅,但我們要的是人心,而不是地皮;其他部落的背叛對大唐來說也未必是好事,頡利不囂張也未必不是好事,我要等到頡利犯錯誤再一舉出擊,對信譽、人心、道義來講,都再好不過。

上善若水,大智若愚,這才是真正的智者!

囂張吧,頡利!

【頡利在行動】

按照李世民的計劃,頡利真的開始行動了。

統葉護在世的時候,要跟李世民結為兒女親家。在這件事上,頡利做得相當不光彩。由於娶媳婦這項工作是要把媳婦從大唐迎到西突厥,中途必定路過東突厥,搞得頡利很得意。他派人對統葉護說:“你要乖,迎唐朝公主是要從我的地盤兒上過的喲!”而且,頡利同志就派人捎了這麽一句話,別的什麽也沒說,搞得統葉護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