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李仆射無緣紅拂女 蕭老師狀告眾大臣(第2/3頁)

此事原本只有李靖知道,卻不知為何走漏消息,被朝中嫉恨李靖者得知,故而挑撥蕭瑀。蕭瑀腦筋路線太短,遂上告李靖。

李靖知道,張行三敗露,則會人頭落地,而自己有大功,功過相抵,可免一死。

李靖堂堂七尺男兒,金蘭之交,絕非苟且,他決計不把張行三供出。於是,這才有了剛才那出戲。

義薄雲天,可歌可泣!

好了,讀過上面的報道,請問你對李靖的看法如何?

我感覺靖哥哥好英俊,靖哥純爺們兒,鐵血真漢子,為了兄弟,兩肋插刀,佩服佩服!

哦,好的,請不要太過激動,先坐下來喝口茶,我想告訴你的是,上面的故事是我編的。史上並無風塵三俠的記載,這是後人的傳奇小說編造出來的。大唐軍師根本沒那麽多時間去談情說愛,工作都要忙不過來了。

事實上,李靖這個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嘴卻十分笨,如果不是在戰場上,朝中論事,他肯定會受欺負。至於這次攻打頡利,他的部下有沒有搶東西沒有任何資料記載,但從李靖的表現來看,的確是有人違紀,但也絕不像蕭瑀同學振振有詞描述的那樣,還把人家的東西全搶了。

看著一直唯唯謝罪的李靖,李世民卸下怒氣,嘆口氣說:

“隋朝的時候,史萬達破賊有功,沒有得到賞賜,還因罪致死。朕以前就對這件事感到很不滿,朕不能這樣辦,朕要記上你的功勞,赦免你的罪過!”

是日,加封李靖為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加食邑五百戶。

我認為,李靖之所以磕頭請罪,原因就在於他深知戰功這種事一定是有人嫉妒而使自己遭到陷害,不要解釋,越解釋反而越讓人懷疑。他還記得劉文靜臨死的時候為自己辯論,李淵竟然指著劉文靜說:

“文靜此言,罪名昭昭矣。”

傷心的李靖憋著不說話,想要免去一場災難。

好在李世民頭腦清楚,到最後事情弄清了,的確是有人暗示蕭瑀,糊弄著他找李世民告狀。蕭瑀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讓人當槍使了,這回還不錯,事後竟然敢於主動承認錯誤。李世民專門找來李靖說:“靖哥,之前是有人讒毀你,現在朕已經明白過來了,哥哥莫見怪啊!”於是,又賜絹兩千匹。

別看李靖性格深沉,人家可是大唐猛將中不可多得的雙面手。在外能打仗,在內能理政,出將入相,無人能及。李世民很欣賞李靖,自杜如晦病逝,右仆射一直無人擔任,李靖自然成了第一人選。

諸位想聽光祿大夫李靖先生議事?

呵呵,您還是饒了這幫聽眾吧,聽李靖同志講話能被活活累死。

李仆射上任之後,秉承他一貫敢打硬仗、死不開口的作風,把同僚急得夠戧。史書載:

靖性沉厚,每與時宰參議,恂恂似不能言。

曾經叫著喊著要告李靖的蕭瑀同學沉默了,他有些不好意思。

【教育孩子】

為了確保李承乾能夠學到更多東西,李世民在他身邊安排了兩個人。

第一個,乃是鼎鼎大名的老先生李綱。此人在隋朝的時候就曾擔任太子楊勇的師傅,後來屢次規勸無效,楊勇慘死。他也曾當過隱太子李建成的師傅,曾經苦勸建成同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李建成也不聽,他一怒之下辭職回家,後來,李建成就死了。這一回,李世民請他教育李承乾。

後來……

李世民登基以後,屢次到李綱家請他出任太子少師,李綱這才同意出來教孩子。

李綱上了年紀,腿腳不好,李世民特事特辦,專門賜給他一個步輿,讓他坐車上班。這種步輿,類似於今天的輪椅。李綱上朝可以坐著輪椅,乘到閣下,然後再讓人攙扶到禁中。每次到東宮,太子都要親自拜謝。由此可見,李綱老師的禮遇非常高,他成為李承乾最重要的一個師傅。

另外一個很不重要的師傅,就是蕭瑀同學。

師傅這個詞是有來頭的。

李綱是太子少師,蕭瑀就是太子少傅,但兩人的境況十分不同。

【郁悶的蕭瑀】

東宮是個火藥桶子,蕭瑀是個導火索。怕李承乾同學處理政務不熟練,李世民又專門給他安排了房玄齡當助手。自然,房玄齡的待遇也非常高。如此,相比之下,身為太子少傅的蕭瑀處境就不太樂觀。

我因彈劾寵臣遭到驅逐,皇上把我扔到東宮當老師,其他人都人五人六的,唯獨我一個不受人待見!

蕭瑀和房玄齡是有過節的。

早些時候,蕭瑀參與宰相議政,靠著口才馳騁朝堂,無人敢攔。因其言辭激烈,就連房玄齡這樣的都說不過他,所以,一般開會的時候,都是蕭瑀在說,別人在看,李世民在上頭生氣。剛開始,李世民覺得沒什麽,倒也喜歡聽聽蕭瑀的看法,但後來,他發現情況根本沒那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