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求封禪抑郁不得志 看僚人穿梭虎豹群(第2/3頁)

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經過周密部署、悉心準備,所有人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可是,又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十六日,百濟(朝鮮半島內)來使,上告他們國王扶余璋的喪事,李世民下旨冊封扶余璋兒子義慈為國王。

十九日,有星悖於太微。

這是太史之中所有人的觀察結果,連李淳風都包括在內。根據此次星象,太史令薛頤上言“事有災相,未可東封”。

二十一日,起居郎褚遂良也上書說災星之事。

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詔取消封禪。

直到六年後……

貞觀二十年(646)十二月,百官屢屢請求封禪,詔許,還專門讓星相學家挑個沒有災星的日子。

李世民表示,明年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巔膜拜一番。詔令打造羽衛,發到洛陽宮,命儀仗隊、車馬、百官就緒,安靜地等待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次封禪之旅,就定在了貞觀二十二年(648)的六月。

激動人心的時刻總是那麽快就到來!

貞觀二十一年(647)八月,河北各地突發山洪、次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李世民下詔,取消封禪。

貞觀二十三年(649),天帝取消李世民封禪資格。

李世民知道,他這一輩子,文治武功,名動千古,跟封不封禪沒有絲毫關系。但封禪就像結婚戒指一樣,愛與不愛,跟戒指是沒有關系的,但不送戒指,總讓人無比地遺憾。

故事還在繼續,還是要先回到貞觀初年,那個物阜民豐,天下太平的時代。

【僚人】

貞觀五年(632)十二月,就在大臣們忙著請求封禪,說著天下太平的話的時候,有人造反了。

整件事情非常非常的有意思,因為據史書記載,造反的貌似是瞧著管事兒的走了,便開始鬧騰起來,一幫人扛著弓箭和木頭棒子聚集在山野開始鬧。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還真沒有吃飽穿暖,閑得難受的人會起義。確切來講,造反的是百越之中的一個部落,史書上把他們叫成“獠人”。

獠人是古人對嶺南土著的藐視稱呼,叫“僚”也罷,還給加上個反犬旁。

《古今小說》中曾經出現過獠人的罵法,說的是明朝時候,北方人罵南方人說:“你這獠子,好不達時務!”想一想很有趣,譬如山東,以前被叫做東夷;江南,以前還被叫做南蠻;鮮卑,之前一直就叫北狄;陜西、甘肅也逃不開,以前被叫做西戎。

僚人是古代特殊的群體。據說,僚人源自於老撾,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裏頭的“僚”,讀音是“老”。

但實際上,“僚”,是僚語“咱們的”“俺們的”的意思,表示親近。從老撾、緬甸、越南、泰國,都可以發現僚人的足跡。秦漢之前,僚人從雲南等地擴散至廣西一帶,又不願意住在平原,專門挑山區林地落戶,性格與其他部落也不同。

據去過僚人部落的人說,僚人沒有氏族之別,也沒有名字,他們所生的子女統統以長幼序稱呼。

僚人中,丈夫被稱做阿嬤、阿段,婦人則被稱做阿姨、阿登。這裏頭的“阿”,和那個“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裏頭的“阿”是有區別的,前者表親近,和阿龍、阿甘差不多,而後者是語氣助詞。詩人杜甫曾經專門為一個僚人後生寫過一首《示獠奴阿段》,足以體現僚人的生活環境。全詩如下:

山木蒼蒼落日曛,竹竿裊裊細泉分。

郡人入夜爭余瀝,豎子尋源獨不聞。

病渴三更回白首,傳聲一注濕青雲。

曾驚陶侃胡奴異,怪爾常穿虎豹群。

這首詩,意境安寧,有如細語。寫出了僚人的基本生活狀態:

居住山野之中,與野獸同居,穿梭在虎狼之間。治病基本靠躺,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交通基本靠走。

僚人住的地方也很特別,他們用樹木支好架子,造個木屋,人就生活在鳥巢一樣的屋裏面。鳥巢大小依家庭成員多少而定,這種屋子在當時被外人叫做幹闌。人在上頭住,豬在下頭住。在山林最深處,僚人聚居一處,往往會推選年長者為王(一般三十歲左右就能當王)。由於各山頭之間互相不服,所以那些小的、大的山寨開始打仗,到最後往往被最強大一支輕易征服。

然後大家就成一家人了,開始跟更大的山寨幹仗。

南北朝時期的僚人還有個特點,那就是不敢獨自遠行。因為他們認為遠行必定被殺,待在山裏頭無聊也絕對不能亂跑。這也不是膽小,那是因為南北朝時期,僚人經常被人抓去當奴隸。

僚人生活在嶺南,生活狀態的確很差,所以在市場上,一只狗就足以換一個人當奴隸。

僚人怕鬼,祭鬼的時候是用活人祭祀。這個活人有很大的講究。祭祀所用之人必定要有漂亮的長胡子,所以,凡是有胡子的人一定要小心,萬一哪天輪到自己被當成活祭品,下場會非常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