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馮明達大敗僚人洞 小使者不歸吐谷渾

  

上報羅州、竇州僚人造反的人,名叫馮盎,他有顯赫的家世。

馮盎的爺爺馮寶,娶的是南越族(就是百越族)的姑娘冼英,冼夫人在南越很有人緣,大家推舉他為首領。馮寶死後,冼夫人靠自己的威信,說服百越無數部落和睦相處。如今,馮盎繼承爺爺和奶奶的光榮傳統,在百越之中也闖出了名堂。

隋朝的時候,重臣楊素曾經和馮盎見過面,他原本認為僚人的首領,連交流都費勁,卻不料此人才華橫溢,對答如流,於是感嘆:

“真沒想到,百越之中竟然有這等風流人物!”

馮盎知道,僚人裏頭並不是都那麽安寧,他上報的兩州僚人造反,的確是始料未及。

李世民知人善任,讓馮盎帶領兩萬大軍去山頭招降。

嶺南人,無人不知馮盎的大名。

可到了山口的時候,馮盎暈了,那些造反的數萬僚人堵住山口,貌似不太認識他,也因此,便沒了隋朝時候馮盎一出面就能震懾群雄的場面,所以,大軍也行進不得。士兵們開始郁悶,然而郁悶的士兵對面,是正在唱歌跳舞的造反軍。他們載歌載舞,神情亢奮,舉著大棒,操著長矛向馮盎示威。

亂糟糟數萬僚人,雖說不是青面獠牙,但神情上已經是找對了的感覺。

僚人最擅長的就是銅器,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使用的武器只有短刀和長矛,不用弓箭。山谷就留了幾米的道口,堵在這裏的僚人頗感興奮。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縱使你有十萬大軍又能如何?建議學習沉香劈山救母,如此可以大獲全勝。

馮盎不言語,他手底下的兩萬兵馬被對方挑釁,卻只能按兵不動。

馮盎看著興奮的僚人,笑著問身邊的將士說:“你們覺得他們最大的失誤在哪裏?”眾人茫然,僚人盤踞險要地形,氣勢旺盛,人數眾多,優勢占盡,哪還有什麽失誤?是的,僚人似乎沒有什麽失誤,他們占據的地方地勢險要,他們都很興奮,他們人數眾多,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個條件之上。

馮盎心中早有勝算。

喧囂聲中,他向左右將士瞧了瞧,拍了拍自己的箭袋,呵呵笑道:“我把手頭的箭全部射光,勝負立刻知曉!”

於是引弓便射,連發七箭,射中七個跳得最歡的僚人。馮盎是在這種地方長大的,他知道,這些人是真正的烏合之眾,他們氣勢旺盛,但並不是不怕死,一旦有人死了,後頭鼓噪的人便會立刻氣餒。

果不其然,見戴著大蓋帽兒長纓子,身著玄甲的將軍射一個死一個,連刀都不拼就死了,站在前方的僚人徹底崩潰,抱頭鼠竄。一群竄帶動一大群竄,一大群竄帶動全軍竄,僚人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馮盎的確很了不起,他以七支箭的代價迅速將看起來很難對付的敵人摧毀,於是縱兵出擊,斬首千余級。

僚人數目太多,逃竄速度奇快,唐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平息了這場叛亂。

只可惜……

馮盎管轄的地方,方圓兩千裏,有奴婢萬余人,又有奇珍異寶無數。當時僚人銅工業發達,紡織業也極為先進。僚人被打下來以後,很多都跟著馮盎混了,因他待人很好,也就不再鬧騰。只可惜,真正引發僚人不滿的,並不是其他原因,而是地方政府的欺瞞(當時州縣多為百越酋長任職)。

其他僚人似乎並不買賬,幾個月後,嶺南不堪忍受的數萬僚人再次舉起了反唐大旗。

此次鬧事的地點出現在雅州(四川山區),貞觀七年(633)五月,李世民正在九成宮巡幸,卻意外接到了僚人起義的報告,他備感無奈。

李世民記得,前幾年,僚人鬧得最歡,許多鎮守嶺南的大將紛紛入朝請求派軍鎮壓。很多人認為僚人性同禽獸,全部鏟除才好。李世民搖搖頭,對他們說:

“僚人依據山林,消息不通,鬧事也是經常的,這是他們的習俗。各州的長官如果能加以恩撫,好好對他們,他們自然也就降服。朕怎可以妄動刀戈,殘殺自己的子民?將他們比做禽獸,又豈是民之父母所為!”

李世民博愛非常,想法很是不錯,可惜總有人不解風情。

不知為何,僚人更進一步,發動了更大規模的起義。當時擔任雅州道行軍總管的人在民間赫赫有名,李世民要他擔任討僚大使。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張士貴同志。

【千古奇冤】

竇娥算什麽,人人都知道她冤。

張士貴最苦,他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卻一直被後人罵娘。

事情還得歸罪於小說,張士貴被小說家們貶得一無是處,看過《薛仁貴征東》的人都會對此人深有印象。書上說“薛仁貴征東,張士貴得功”,說的就是薛仁貴辛辛苦苦立下戰功,卻被無恥小人張士貴搶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