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於志寧清風感刺客 李四胖文華著奇書(第2/3頁)

這是暗號嗎?

如果不是,就有悖常理了。

其實工資多少,對於皇子來說是一件不疼不癢的事情,可這是放到財物角度來說,如果放到政治上考慮,事情就有些嚴重了。八佾舞於庭的故事,李承乾不知道的話,想必李泰一定知道,現在事情發生在了他頭上,讓他產生了幻想。

李世民已經是夠聰明、夠克制的一個人了,在這件事上犯了糊塗,朝廷裏頭的大臣們也跟著瞎糊塗。

諫議大夫褚遂良見情形不對,上書說:

“聖人制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也。若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奸,乘機而動矣。昔漢竇太後寵梁孝王,卒以憂死;宣帝寵淮陽憲王,亦幾至於敗。今魏王新出閣,宜示以禮則,訓以謙儉,乃為良器,此所謂‘聖人之教,不肅而成’者也。”

翻譯版:

不能讓太子自卑,自卑就變態,變態就成災,他是未來的皇帝。如今魏王的寵愛太過,不能再這樣了。

李世民意識到了事情爭論的根源,點頭同意。

李世民忍不住,他要對四胖好,沒過多久就讓他入住武德殿。這下可好,李承乾人在東宮,李泰人在大殿,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魏徵見事情正在起變化,於是上書,警告李世民,說:“你這樣做會讓魏王心懷非分之想。”

李世民恐懼,遣李泰歸第。

為了看起來是那麽一回事,也為了表達自己堅決擁護立長不立賢的渾蛋制度,李世民下詔:

“太子所用庫物,所司勿為限制。”

這一次,精明果斷的李世民同志徹底失算了。

李承乾完全沒有領會老爸的良苦用心,收到詔令後的第二天,他就開始像刷免費卡一樣從府庫中抽取物品。府庫本來存儲頗多,兩個月下來,竟然讓李承乾喝血一樣抽走了大部分庫存。他的老師,左庶子張玄素認為自己不能坐視不管,他向李承乾上書:

“兩個月花費七萬兩黃金,您和隋煬帝差不多了。我現在看殿下身旁沒有好人,都是混混,請殿下自重!”

李承乾看罷,大怒,撕碎。

他不知道張玄素究竟在跩什麽,他覺得是因為李世民瞧得起張玄素,張玄素才敢這麽放肆的。

一天早朝,張玄素出門。剛走到拐彎的地方,突然從胡同裏面沖出來幾匹高頭大馬。大馬上坐著幾個兇神惡煞的家夥,每個人都拿著一些鞭子、鐵錘、橫刀一類的武器。他們朝張玄素沖了過來,將他圍住,大概知道不能用刀,便用皮鞭一陣猛抽。

到最後,張玄素被抽得皮開肉綻,幾乎喪命。

這件事,應是被張玄素隱瞞了下來,因為沒有看到任何對太子李承乾的處罰決定。眾人知道這件事,張玄素自己不提,其他人就更不能提了。

對大家來說,廢太子這事實在是沒譜,誰都不想發動又一場宮廷政變,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但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你不說,我不說,始終還是得有人挑起來不是?貞觀十六年(642)八月,李世民聽朝。問曰:

“當今國家何事最急?”

諫議大夫褚遂良感覺自己義不容辭,他站出來,用鄭重的語氣說:

“四方無虞,唯有太子、諸王名分的事情最急。”

李世民道:

“我等的就是這句話。”

就這樣,朝廷內部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他們圍繞太子、魏王之事與李世民的意見進行交流。討論到了最後,出現了這樣一個結論:

需要找個牛人輔佐太子。

等李世民掃視全場的時候,大家頓時變得謙虛起來,表示太子師傅這事兒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李世民決定找個德高望重,自己又信賴的大師級人物給孩子當老師,很快,他確定了目標。

特進魏徵。

九月份,魏徵帶著一身的病痛接受了李世民的詔書,老臣出馬,不知能給李承乾帶來什麽。前不久,魏徵接受了李世民的任命,當上了右仆射,可因為身體不佳,所以一直推辭,此事遂罷。現在,既然接受了教育李承乾的重任,魏徵不得不勉強上陣。時年六十三歲的魏徵,身體每況愈下,依然堅持給李世民提意見。

李承乾會吃他那一套嗎?

【魏徵,魏徵】

魏徵從來不把小命當回事兒,因此從來不怕李世民,更不怕李承乾。

《西遊記》中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說的正是魏徵夢中斬龍王。在古人眼裏,魏徵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龍王是真龍的主,連神都不怕的人,還怕你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不成?不怕死的魏徵仔細考慮了李世民的意見,人生無常,他也曾經幾度差點被憤怒的李世民殺死。如今就要去伺候太子了,他覺得只要有一口氣在,就得披甲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