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雄起(第4/5頁)

在福州政權中,南安伯鄭芝龍掌握著數量龐大的軍隊,屬於舉足輕重的實權派。馬士英入閩被拒,讓鄭芝龍心裏有些不爽,但反對意見並非出自朱聿鍵,君臣二人還沒有什麽沖突。

但是,裘兆錦被囚禁、陳謙被殺,加劇了鄭芝龍的不滿,而這種不滿是直接針對隆武皇帝朱聿鍵的。

如此看來,朱以海雖然沒有實現招鄭芝龍為己用的目的,但順利促成了隆武政權中最關鍵的君臣組合——朱聿鍵與鄭芝龍之間產生裂痕。

一旦裂痕產生,兩人的矛盾將不斷擴大。鄭芝龍的好戲才剛剛開場,我們放到後面去詳細說。

“夢遊者”朱亨嘉

浙江的魯監國不接受福州政權領導,多少還有情可原。畢竟兩個政權成立時間相差無幾,剛開始相互並不知情,而且實力不相上下,讓哪一方“服軟”都比較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浙江鬧獨立也就算了,但廣西竟然也有人跟著瞎起哄,高舉旗幟要“另立中央”,這就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了。

廣西的這位仁兄,就是寓居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朱亨嘉沒什麽名氣,但他有個兒子在書畫界還是比較出名的——清初著名書畫家石濤(原名朱若極,後出家為僧)。

隆武元年(1645年)七月,南京陷落的消息傳到桂林,朱亨嘉開始蠢蠢欲動,在廣西總兵楊國威、桂林推官顧奕的擁戴下,於八月初三在桂林就監國位。

如果說弘光即位靠奸臣(馬士英),魯王即位靠起義,隆武即位靠軍隊(鄭芝龍),那麽靖江王即位,純粹靠做夢。

實事求是說,朱亨嘉做監國,不僅血統疏遠,而且實力不濟,純屬“夢遊”!

雖然“血統論”是封建糟粕,但我們得尊重歷史。朱以海、朱聿鍵即位,都因為血統疏遠搞得沸沸揚揚,更別提靖江王了。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別人都是“一字王”,比如福王、潞王、唐王、魯王,就他是兩個字的“靖江王”。封號這玩意兒,字越少越值錢。後來孫可望向永歷帝請封,以一字之差不惜鬧得兵戎相見,如此可見一斑。

那麽,這個靖江王出自哪一門呢?說出來不怕大夥笑話,首任靖江王是明太祖朱元璋哥哥的孫子。也就是說,朱亨嘉跟朱元璋一門論起關系來,這杆子都捅到明朝以前了!

當然,靖江王手裏還是有貨,至少在承襲的時間上,很少有人能夠望其項背。第一代靖江王於洪武九年(1376年)就藩,到此時已有近二百七十年。朱亨嘉是第十三任,後面還有一個朱亨歅,一直持續到永歷四年(1650年)為止,共計二百七十四年,比“秦王”多了一年,創造了中國封建歷史上藩王承襲時間最長的記錄。

或許是為了突出這個獨一無二的特點,朱亨嘉連年號都懶得想,直接采用朱元璋的洪武紀年,此年就是洪武二百七十八年,嚇死人不償命。

除了名分差著十萬八千裏,朱亨嘉實力也相當不濟。別看有廣西總兵的支持,其實手下沒幾號人。坐上監國的位置之後,朱亨嘉趕緊派使者到湖南、貴州“頒詔”,招攬支持者,又下令調柳州、慶遠、左右江等地的“土狼標勇”(少數民族的“民兵”)到桂林集結。

湖南人、貴州人不是傻子,根本就不鳥沒前途的朱亨嘉,而廣西的“土狼標勇”竟然也調不動。

“土狼標勇”是歸當地土司管的,土司既不聽總兵號令,也不聽藩王指揮,他們只認廣西巡撫。朱亨嘉監國最大的障礙,恰恰就是廣西巡撫瞿式耜。

瞿式耜跟廣西巡按鄭封都駐節梧州,得知朱亨嘉在桂林擅自監國,兩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堅決抵制!朱亨嘉派顧奕到梧州策反瞿式耜,遭到瞿、鄭二人的嚴辭拒絕。

瞿式耜判斷,無兵可用的朱亨嘉肯定會打“土狼標勇”的主意,因此搶先給各地土司下令,要求“土狼標勇”不得聽從桂林方面的調遣。同時,瞿式耜緊急通知兩廣總督丁魁楚做好防備,又安排思恩(今廣西武鳴)參將陳邦傅協防梧州。

朱亨嘉大為光火,親自帶兵前往梧州。由於手下不敢跟親王耍橫,瞿式耜於八月十二日遭到羈押,十九日被押回桂林軟禁。雖然是軟禁,但朱亨嘉手下人辦事太馬虎,看管得不牢,瞿式耜很快就秘密派人前往福州“報案”。

還沒等福州接案,朱亨嘉就耐不住寂寞了。由於湖南、貴州沒人理,朱亨嘉索性親自帶著少得可憐的軍隊向廣東發展。

為了順利進軍廣東,朱亨嘉派人先行前往,準備策反兩廣總督丁魁楚。朱亨嘉沒想到,丁魁楚剛投靠福州政權,得到隆武皇帝相當豐厚的賞賜,此時正在興頭上。

丁魁楚本來就是官場老油條,選靠譜的主子是他的長項。一邊是得到江南大部積極響應的隆武政權,一邊是窮山溝裏瞎起哄的靖江王,用腳趾頭都能想到,跟誰混才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