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吞吳一

從出土文物來看,浙江地區的“鉞”出土最多,是“鉞”的最早發明使用者早,古人常有“以工命姓”的習俗,所以,中原人,給浙江北部地區的人,命名為“越人”。

越國人屬於“南太平洋系”人種。所謂“南太平洋系”人種,是指分布於東南沿海(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稱為“百越”之族,向西一直達到越南。水稻種植成為百越共同的特征

“百越”向北,最前鋒就是“越國”,抵達了浙江北部地區,再往北,蘇南地區的“吳人”,也是“百越”的人種。

當然,這是針對當地土著人種而言。吳越的國君,則是華夏帝王的後裔與當地人雜交的結果。

越國的國君,最久遠的親戚,可以攀到大禹先生。

大禹的爹“鯀”,據說很笨,堯讓他治理洪水,他就采取圍追堵截的辦法,結果水患連年加劇,被堯砍了腦袋。另一種說法,說“鯀”盜竊了上帝的息壤,鋪在地上,土地就不斷地伸長,使人們在新生土地上躲避洪水。上帝發現以後,大怒,把“鯀”宣判了死刑。

實際上,鯀並不是“普羅米修斯”(盜神火的)。

4000年前,堯手下的大臣,有四個壞蛋,史稱“四兇”。他們頭一個就是“鯀”,第二個是撞了不周山的冒失鬼“共工”,以及楚人的先祖“三苗”,還有一個不知來歷的“歡兜”。四個人都具體幹了什麽壞事,不曉得。總之,等堯一死,舜一上台,撥亂反正,把這“四兇”全部流放。“鯀”流放後自然死亡,而並不是被斬首。

按神化的說法,鯀死了以後,他的肚子裏,光芒隱約,裂口爆開,一位偉丈夫緩緩升起,遍身有大光輝,這就是鯀同性繁殖產生的兒子,大禹。

禹作為鯀的兒子,誕生於山西著名歷史名城——夏縣(跟黃帝的老婆嫘祖是同鄉,該縣是蠶絲的發祥地)。禹到了30歲還沒有說上媳婦(這在當時算晚的了),於是他在一只狐狸精的撮合下,和塗山氏結為夫婦。大禹結婚以後,經常夜不歸宿,三過家門而不入,忙於工作。塗山氏只好抱著孩子屹立張望。

塗山氏看見老公大禹,左手捏著準繩,右手拿著規矩(圓規和三角板——大禹很象數學老師),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釘子鞋,經風沐雨,非常辛苦,黃河、長江得亂跑。大禹不聽音樂,愁然沉思,走在樹梢下,帽子被樹枝刮去了,也不回顧,鞋子跑丟了,也不折回去揀(可能跟陳景潤沉思歌德巴赫猜想時候一樣,人撞在電線杆子上也不知道)。

大禹領導人民,疏通長江黃河支流,因為跋涉泥漿而兩腿磨得精光,膝蓋風濕變形,走路一顛一顛(後代道士模仿這個叫“禹步”,裝神弄鬼兒用)。

大禹治水有功,舜把帝位傳給了他。大禹管理全國期間,經常外出巡視,曾經南巡到浙江紹興,召集當地土著人開會,計算各部落的考核成績(所以此地得名為“會稽”)。

這次大會上,巨人防風氏遲到,禹責怪他不遵守號令,立斬不赦。防風氏身材巨大,受戮後一節骨頭就裝滿了整輛車子。禹的威權和神聖令人不寒而栗。

防風氏的部屬們為了給主子報仇,探聽到禹的行進路線,在樹木下、草叢中埋伏,不料被大禹的保鏢們打得七零八落。

防風氏的部屬們驚懼萬分,自知死罪難免,遂調轉矛頭,戳穿胸膛而死。禹哀憐其不幸,激賞其忠勇,用不死神藥救活他們,不過,留下個貫通前後胸的圓洞,碗口大,再也不能復原。禹讓這些人自建了一個國家,就叫“貫胸國”。貫胸國的貴人出行,仆從拿一根竹竿,從胸洞裏穿過去,擡著他,倒也省去了制做轎子的麻煩。

幫助大禹治理水患的還有一個水利部副部長——“益”,益懂得鳥獸語言,曾經擔任管理山澤的虞官,他發明了捕獸的陷阱,連帶著發明了水井,還寫下了《山海經》——古代神話、地理著作。禹治洪水,他始終追隨左右,是最得力的助手。

禹歸天後,葬在會稽,請“益”繼承他的帝位。益在掌權三年後,禹的老婆塗山氏抱著的孩子啟,也長大成人,於是益把帝位歸還給啟(一說是啟發兵搶回來的)。啟建立了大夏朝,定都於他的老家山西夏縣(這也是夏縣之所以叫夏縣的原因,或者夏朝之所以叫夏朝的原因,總之,“華夏”的夏字,就是從這裏來的)。

當時,社會上有不服啟的人,啟去跟他們打仗,並在誓師大會上講話。關於啟講話的聲音,我們沒有錄音資料,但是他講話的內容保存下來了:“有扈氏蔑侮五行,怠棄三政,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意思是,說是老天讓我去打“有扈氏”,因為他侮辱了“金木水火土”。人怎麽會侮辱“金木水火土”呢?不懂,也許是破壞生態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