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三(第3/3頁)

孟子為政,一輩子唯一成功的事,是說服了滕(念騰)國國君推行三年守喪制度——父親死了三年內不許上班,天天吃糠。滕文公一時胡塗,居然實行了。於是不但沒有“王天下”,反倒很快被人滅了。家裏一有死人就不來上班了,誰來發展經濟,誰來保家衛國?

三年之喪有它的好處,使得大夥都畏懼父親,進而畏懼國君,不敢造反,於是被後來的皇權時代所嚴格恪守。比如清朝道光年間就有一個新科狀元,道光皇帝特別欣賞他,說他有宰相之姿。剛要擡舉他,結果他爸爸就死了,只好回家守喪三年。三年好不容易消磨完了,“有宰相之姿”的這位狀元剛要啟程進京,他媽媽又死了。於是又守了三年。在家閑到第三年的末尾,他自己也不想活了,幹脆不明不白地死在一條船中了。

一個飽讀詩書的人,人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高級博士生,就這麽沒為社會做一點貢獻,浪費了農民伯伯的無數玉米,白白死掉了。這都吃人的“禮”教害的他啊。孟子就是這樣在列國推行守喪三年的。儒家真會開歷史的玩笑啊。百年人物存公論,四海虛名只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