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雄鱷七(第4/4頁)

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可我腰包不鼓啊,沒錢泡不來啊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這個世界真是腐壞透頂、不可救藥啦,像我這樣的“大賢”卻口袋裏沒錢!

閨中既已邃遠兮,哲王又不寤;美女泡不到,我們國家那個楚懷王也照舊執迷不悟!

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此終古。兩頭郁悶,我受不了啦!

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結束的告白:完蛋啦,都不聽我的話啦,政壇也沒有戲啦,我還是追隨古代半仙兒彭鹹先生去吧!

屈原追隨半仙,吟著詩,走得這麽高、這麽遠,終於走到了無人理睬的地方,象一個野生思想家飄蕩在四季的風雨中。他的心情象一堆蔫巴的香草,被風一浪一浪地吹打。他悲哀啊,從垂柳中再也看不到美人的腰肢,蜜蜂的花蜜也再不光臨他的詩行。河邊上一個俗氣的漁夫也在嘲笑這憤怒的詩人。

這個好心的漁夫勸屈原想開點:“倉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倉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清也好,濁也好,人生都要順著它來,你管它水清水濁,你都可以混著活下去嘛。水濁也可以廢物利用去洗腳嘛。幹嗎不能跟它們同流合汙啊!”

屈原不肯,說:“我的浩浩之白,怎能蒙上世俗塵埃,潔凈的我不能容忍別人的汙濁,舉世混濁只有我屈原是清的,眾人皆醉只有我屈原是醒的。”終於,屈原抱著一塊潔白的石頭,沉入汨羅江,給我們留下了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節日。這在他看來,一定是匪夷所思的事——他的死,換來了我們吃粽子。不管怎麽樣,屈原追隨他的“美人”楚懷王一道走了。君臣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瀟水曰:屈原先生的《離騷》好,好就好在詩中的抱怨表現了文人的獨立精神,有個性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君權還沒有絕對強化、專制化到後代皇帝的程度,所以士人還有獨立人格。到了漢朝以後,文人失去人格獨立性,依附於皇帝,文章變得只是阿諛皇權,一味歌頌浮誇。煌煌頌詞,千秋大賦,淪為“馬屁文學”,這實在是知識分子命運變化的悲哀。而《離騷》也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士人獨立人格的絕響。屈原成為詩歌中的聖者,人文獨立精神的最後一矗紀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