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欺負的晚清政府(第3/5頁)

1859年6月,英、法、美以進京換約被拒為由,率艦隊炮擊大沽。1860年8月,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9月,清軍在北京通州八裏橋迎戰英法聯軍失利,鹹豐帝攜皇後、懿貴妃等離京逃往承德。10月13日,英法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10月18日,占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大火持續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後又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

1860年(鹹豐十年),清政府先後與英(10月24日)、法(10月25日)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司給英國;增加對法對英賠款各達800萬兩;增開天津等通商城市;準許招募華工出國;等等。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以19000人對清軍200000人,最後是英軍523人傷亡(其中69人死亡),而清軍傷亡22790人;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出動17700人和173艘軍艦,打敗了約200000人的清朝精銳,以405人的傷亡換來了清軍21500人傷亡。不知道這兩次戰爭在世界軍事史上是否稱得上是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案例。

當英法聯軍在南方給大清帝國施加壓力不斷掘取財富與利益的時候,俄國在北方趁火打劫,也加緊了搶奪的進程。

大家知道,清朝是個民族統治的國家,小民族統治大民族。這個不自信的小民族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入關後實行了民族隔離制度,頒布禁關令,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稱其為“祖宗肇跡興王之所”94,要保護“參山珠河之利”。95由於對東北的長期封禁政策,使得這裏的千裏沃野荒無人煙,這就讓俄國人占了便宜。

鴉片戰爭之後,沙俄成立“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1849年至1853年,沙俄海軍軍官涅維爾斯科依帶領武裝人員,侵入黑龍江下遊,建立侵略據點。隨後,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指揮下,大批沙俄侵略軍闖入黑龍江,對中上遊北岸和下遊兩岸實行軍事占領。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動。22日,穆拉維約夫以“助華防英”為借口在璦琿城內與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會晤、談判,要求“為了雙方的利益,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裏江劃界”。談判無果,武力威脅,終於在28日簽定《璦琿條約》: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烏蘇裏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裏江只準俄國船只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並揚言要炮轟北京城,搗毀清皇宮。奉命談判的是28歲的恭親王奕,因求和心切,請求沙俄駐華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調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機要挾,要求清政府必須在與英、法談判時事先就談判的全部內容征求他的意見,並同意他在此前就領土問題所提出的要求,奕慌忙表示接受。沒過幾天,伊格那季耶夫就堅持中俄談判要對英、法保密,並向奕提交了一份中俄條約草案作為談判的基礎,逼迫清政府接受沙俄的苛刻條件。中方代表在談判中受盡屈辱,任人宰割,對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異議。10月14日,奕被迫與伊格那季耶夫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裏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劃歸俄國;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俄國在伊犁、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設領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領事官與地方官各辦各國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東北新定邊界地區準許兩國之人隨便貿易,並不納稅;新疆貿易除伊犁和塔爾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爾一口;俄國商人可由恰克圖照舊到京等等。

按照《中俄北京條約》的規定,自1862年(同治元年)8月起,清朝勘界大臣明誼與俄國全權代表巴布科夫、劄哈羅夫等在塔爾巴哈台開始勘分中俄西界的談判,多次談判無果。1863年(同治二年)3月下旬起,沙俄西西伯利亞總督出動俄軍,向中國西部境內縱深地帶推進,直指塔爾巴哈台、科布多、齋桑淖爾、伊犁等戰略要地。恭親王奕認為:“該國如此強橫,若不早為完結,誠恐釀成不可收拾之勢。”於1863年(同治二年)9月上旬向沙俄駐華代辦表示,準備接受俄方在塔爾巴哈台提出的“分界議單”(即“國界草案”),並提出以撤退入境俄軍為交換條件。11月,明誼接到諭旨,隨即照會西西伯利亞總督,要求俄方明年派員前來“商辦換約”。俄方借口來照中有“商辦”字樣,表示拒絕。1864年(同治三年)5月,俄軍乘新疆回民反清起義之機,繼續入侵中國西部地區,並於六七月間強占伊犁西北的博羅胡吉爾卡倫,伊犁岌岌可危。8月11日,伊犁參贊大臣明緒迫於形勢,致函西西伯利亞總督,“準照議單,約派使臣,速來換約”。俄方見簽約時機成熟,表示同意。10月7日,簽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中國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今齋桑泊)南北44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地面分在何國,其人丁即隨地歸為何國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