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志的阿Q

太平天國的失敗是因為得罪了知識分子嗎?是,但這絕對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太平天國的失敗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所決定的。太平天國盛衰過程就如一個一不小心而獲得百萬財富的暴發戶,承受不住這種成功而帶來的負面誘惑,而最終迅速走向沒落。

太平天國起義者是由兩種人構成,一種是遇到“天花板困局”,發展受挫,在體制內實現不了他們的個人追求,憤而起身領導了一場推翻這一體制的革命運動。

參加太平天國起義的另一部分人,也就是其主體,“俱是農夫之家、寒苦之家”,“劫盜、光棍、獄囚、鹽泉、窮兇乞丐、無賴博徒”,“無恒產力作以謀衣食者,如郴桂挖煤開礦人,沿江纖夫、船戶,碼頭挑腳、轎夫、鐵木匠作、艱苦手藝,皆終歲勤勞,未嘗溫飽”。

人們為什麽要革命?馬克思曾經指出:“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162

這兩種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因自身利益的追求而產生革命思想的。所以他們革命的目的都是現實的,而不是精神的,是個人的,而不是社會的。雖然洪秀全在其《斬邪留正詩》中提出了“斬邪留正解民懸”,但是最後還是結束於“威風快樂萬千年”。所以他們的革命目的就是“無功不受祿,有功受到足,落力理天事,後來享大福”。領導人如此,那些“無恒產力作以謀衣食者”則更不可能有“斬邪留正解民懸”的理想抱負。所以洪秀全在永安突圍前,所做的戰前動員是:“同心放膽同殺妖,金寶包袱在所緩。脫盡凡情頂高天,金磚金屋光煥煥。高天享福極威風,最小最卑盡綢緞。男著龍袍女插花,各作忠臣勞馬汗。”163東王楊秀清也對部下說:待到小天堂,“出則服禦顯揚,侍從羅列,乃馬者有人,打扇者有人,前呼後擁,威風排場,可謂蓋世”。

單從世界觀這一角度看,太平天國這一革命運動,其實與搶劫為生的土匪並無二樣。1850年起義,1853年定都南京,此後,太平天國的上層就開始按捺不住地享受現實生活了。

一、大興土木,廣建王府。

1853年3月太平軍進入南京後,將南京改為天京,把清朝兩江總督衙門擴建為天王府,拆毀了大批民房,動用了成千上萬的勞動力,半載方成,窮極壯麗,《盾鼻隨聞錄》這樣記載:“雕鏤工麗,飾以黃金,繪以五彩。庭柱用朱漆蟠龍,鴟吻用鎏金,門窗用綢緞裱糊,墻壁用泥金彩畫,取大理石鋪地。”16411月,“因火災燒毀”,1854年2月再次破土動工,原址重建,分為太陽城和金龍城兩部分,有“宮垣九重”,羅爾綱在《太平天國史》中這樣描述,“四面黃墻,高二丈多,厚四尺,內外兩重,外重稱為太陽城,內重稱為金龍城。太陽城向南開門,稱為真神榮光門。門內左右有鼓吹亭,高出墻外,蓋以琉璃瓦,四柱盤五色龍,昂首曳尾,有攫拿之勢”,“周圍十余裏,宮殿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輝煌”“五彩繽紛,侈麗無匹”。

楊秀清的東王府雖遜於天王府,但也是“土木冠絕天京”,“盡毀附近民居,開拓地基,窮極工巧,騁心悅目”。

蘇州李秀成忠王府分宮殿、住宅、園林三部分,從1860年6月太平軍攻占蘇州開始,到1863年12月蘇州失守,“匠作數百人,終年不輟,工且未竣。”忠王府最後部的花園,也就是拙政園,占地4.2公頃,是中國四大古典名園之一。連後來的新主人李鴻章也為之驚嘆:“忠王府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園三四所,戲台兩三座,平生所未見之境也。”165上海英國領事館的翻譯富禮賜在他的《天京遊記》中也說:“忠王又自誇彼之新邸,除天王宮外,為太平天國中之最佳最美的建築物。”

二、錦衣玉食,生活奢侈。

洪秀全從1853年3月進入天京到1864年6月52歲時自殺(一說饑餓病死),十一年中只出過天京城門一步,坐64人擡的大轎出宮,去看望生病的東王楊秀清。富禮賜在《天京遊記》中對洪秀全有這樣的記敘,“天王有王冠,以純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項鏈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繡金龍袍亦有金鈕。他由內宮升大殿臨朝,亦乘金車,名為聖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走”。另有一次他記錄了洪秀全進餐的情景:“忽然間聲音雜起,鼓聲、鈸聲、鑼聲與炮聲交作——是天王進膳了,直至膳畢始停。聖門半開,好些衰弱可憐的女子或進或出,各提盤碗、筷子及其他用品以侍候禦膳用。各種物品大都是金制的。我們雖不能身進宮內,但從宮外諸人所述也可略知其宮內之光榮。”166

美國聖公會傳教士禪治文在他的《太平天國東北兩王內訌記實》中記敘了東王楊秀清的生活,“充塞其王府以天下的奇珍異寶,窮奢極欲;那裏有最佳的酒,西洋樂器。總之,他心有所欲,如在太平天國境內,即無不如願以償。”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