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看世界

1839年3月10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怎麽才能解決洋人的問題呢?清朝的官員們並沒有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但摸不能瞎摸,林則徐認識到,“籌夷務必知夷情,知其虛實,始可定控制之方。”174為搞好情報工作,他多方覓求精通外語的人才,“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譯西書”175。這一期間,林則徐翻譯了四本書:第一本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國商人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抄齊統訂數本”,“借以采訪夷情”176;第二本是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專門組織人翻譯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第三本是把瑞士人瓦特爾的《國際法》翻譯成《滑達爾各國律例》;第四本是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總之,為制定對策、辦理交涉事宜,林則徐做足了準備。然而正是他的這些為禁煙而做的準備工作使他成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個人”。177

1841年,林則徐被革去四品卿銜,從重懲處,充軍伊犁。途經鎮江,把《四洲志》以及有關外國資料交給魏源,囑撰《海國圖志》。

1842年,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有才而又有愛國激情的魏源據《四州志》,參以歷代史志、明以來《島志》及當時的“夷圖夷語”編成《海國圖志》50卷,後經修訂、增補,到鹹豐二年(1852年)擴成百卷本,囊括了世界地理、歷史、政治、經濟、宗教、歷法、文化、物產等各個方面。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海國圖志》之論,實支配百年來之人心,直至今日猶未脫離凈盡,則其在中國歷史上關系不得謂細也。”

為什麽《海國圖志》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如此重要的劃時代意義呢?

首先是因為它給了閉塞已久的中國人以全新的世界觀念。明末利瑪竇等人來華,也帶來了世界知識的新東西,但卻並沒被人們重視。康乾盛世時,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廷皇帝和顯官達貴,更不知海外有先進的文明。《海國圖志》的刊出,打破了這種孤陋寡聞的狀況,使當時的中國人能通過《海國圖志》這一望遠鏡,既看到了西洋的堅船利炮,又看到了歐洲國家的商業、鐵路、交通、學校等情況,使中國人開闊了眼界,認識了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

當然,打開中國人眼界的並不僅僅是這一本書,還有一本1849年出版的《瀛寰志略》。這是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徐繼畬178晉升福建巡撫,道光皇帝召見時責成他編的。由於是皇上的命令,徐繼畬發奮努力,隨時采訪,廣為搜集資料,1844年,初稿完成,幾易其稿後定名為《瀛環志略》。1848年初刻於福建撫署,1865年由總理衙門主持重刻。該書分10卷,分裝6冊,有圖44幅。書中先為總說,後為分敘,圖文並茂,互為印證,對世界各國的疆域、種族、人口,沿革、建制、物產、生活、風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國比較,都有較詳細的描述,還間有議論。《瀛環志略》一問世,便受到國內外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曾任福建巡撫的劉鴻翔贊譽此書是“百世言地球之指南”,福建道員鹿澤長說該書“於國家撫馭之策,控制之方,實有裨益”。

其次,雖然在介紹國外方面《瀛環志略》勝《海國圖志》一籌,但是《海國圖志》有一點是《瀛環志略》所不能比的,那就是它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作者為什麽要編撰此書呢?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的序中,講得非常清楚:“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在《海國圖志》中號召“以甲兵止甲兵”,強調“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對付外國侵略者,不能“舍其長,甘其害”,而必須“塞其害,師其長”,只有“善師四夷者”,才“能制四夷”。

如何師夷?魏源說,“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他不僅主張從西洋購買船炮,而且更強調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由自己制造船炮。提倡創辦民用工業,允許私人設立廠局,自行制造與銷售輪船、火器等,以使國家富強。他主張革新,要求“去偽、去飾、去畏難、去養癰、去營窟”,“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該書中所闡發的“師夷”及“經事致用”思想,對中國當時和後世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後來的洋務運動,就是受魏源“師夷”思想的影響,加以運用和發揮的。西方物質技術的發展,也被很多官員認識到了,李鴻章在《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函》中稱,“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179;禦史魏睦庭也上奏說,“火器為軍營決勝之技,近年以西洋為最精”;左宗棠為曾國藩代擬的《復陳洋人助剿及采米運津折》中提出,“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遠之利”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