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好像每本書都得有個後記,咱不能免俗;好像大多數書的後記都是在感謝,咱更不能免俗。

首先感謝“神”,這本小書終於完成了。做學問是項苦差事,2012年5月份開始,本以為簡單的辛苦工作開始了,在激情的作用下,通宵達旦,夜以繼日,除了腰酸背疼,毫無惓意。8月15日,因事回徐州老家,帶著電腦,帶著資料,然而俗事纏身,寫作的感覺一去不復返了,著急上火,無濟於事。11月,天啊!神啊!主啊!感覺終於找到了,又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寫作過程。春天已經到來了,磨了一年的小手術刀終於可以見人了,問題肯定很多,比不了磨了四十多年的《資本論》,更比不了磨了一千六百年的《聖經》。在“速食”的現代社會,也就這樣吧。

其次感謝英明神武的各級領導。作為一個有組織的人,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真實地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即使是人跡難覓的寒假校園,辦公室裏24小時不間斷的中央空調,讓我這個極怕冷的人在寒冷的冬夜裏也可以奮戰到淩晨或黎明(但願不要因此說我是既得利益者);因為寫作,生物鐘搞亂了,上班時間,可能已經倒在辦公室沙發上睡了,敲門也不開,因此也躲開了許多雜務,有組織的人,組織紀律性差了,然而領導卻沒有給我太多的責備;長期伏案,累得夠嗆(還好沒吐血),但是領導和同志們的絲絲關懷,還是讓我感受到了戰友之誼。

當然,最應該感謝的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的王宏波老師。一個偶然得到的電話號碼,隨意地撥了出去,王老師很熱情、很誠懇,我將還未完成的書稿發了過去,第二天王老師就給了回復,並提出了出版設想。如此的效率與真誠,讓人如沐春風,“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就這樣找到了。

對了,還有許多需要感謝的人:孫衍老師、劉飛老師、李珊老師、張津津老師,還有同事周詠樨、吳欣,學生熊雲熙,其他人都包括在等等裏了吧。

最後,有一點重要的說明:因為並不希望把這本書寫成一部枯燥的純學術作品,所以也導致了自己對某些史實評價得不夠準確,有點隨意,希望讀者批判地吸收,發現那嬉皮笑臉下面嚴肅的靈魂。水平有限,問題必然很多,也誠懇地希望您給予寶貴的批評,我的郵箱:123467304@qq.com。

201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