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家事更比國事煩(第5/12頁)

索額圖之死,對於太子和太子黨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雖然康熙沒有對太子怎麽樣,但危險已經來臨。太子的地位開始岌岌可危。

太子瘋了

索額圖死了,稍有警惕性的人都會感到自危,但是太子卻渾然不覺。這是康熙把他害的,多年的驕縱讓太子覺得自己是天經地義的太子,沒人能取代自己的位置,沒人能對自己構成威脅。

胤礽仍然脾氣不改,經常毆打臣民,惹起了一片反對之聲。看到太子如此不爭氣,康熙恨鐵不成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像導火索一樣,讓事情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在太子位置上坐了三十多年,胤礽的心情已經有點變態,確實,這個等待太漫長,容易讓人瘋狂。有一次,圍獵的時候,他聽說康熙身份欠安,心情很興奮,幾次派人去察看康熙的日常起居。還有一次,他本人偷偷地來到康熙帳前,扒開帷幄的縫隙,偷看裏面的情況。不巧,這事被其他皇子撞見了,將這事告訴了康熙。

康熙非常憤怒,將皇子和大臣們全都召來,當面痛斥這些沒有心肝的兒子們,康熙罵得最狠的還是太子。他罵道:“沒人比你更過分,你平常就不聽我教誨,目無法紀,我包容了你幾十年,你什麽時候悔改過?平常你就揮霍無度,花費比我還要多,我不跟你計較了。跟我南巡的時候,你居然向當地官員索要賄賂,這不是跟我的政策公開唱對台戲嗎?你十八弟病危的時候,你居然無動於衷,像你這種不孝不仁的人怎麽當太子啊?你昨天深夜在我帳外窺伺,到底是什麽意思?是想看我死了嗎?你還派了一大堆人在監視我,是吧?”

說到這裏,康熙流出了眼淚:“你不知道你這麽做讓我寒心嗎?我這個皇帝真可憐,還得每時每刻防備著自己的兒子,每天都要擔心會不會被兒子毒死,你說我哪點對不起你啊?”

康熙泣不成聲,一時激動,暈倒過去。這一次,康熙真的受傷了。他當眾宣布廢除太子。

回京後,康熙祭奠太廟,昭告天下,正式宣布廢除太子。此外,康熙將太子交給皇長子胤禔看管,並誅殺了太子的六名黨羽。

康熙是本著處理政變的態度處理這個事情的,他私下裏認為太子想謀害自己,為索額圖報仇。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太子雖然有結黨的嫌疑,但還不至於謀反。索額圖之前肯定跟太子商議過繼位以後的問題,但還不至於說要發動政變,囚禁康熙。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沒有這個實力,還因為康熙的威望非常高,無人能取代。如果通過政變的方式讓太子繼位,肯定會發生動亂,無法維持局面。

廢掉太子後,康熙的精神也受了很大的打擊,六天六夜無法入睡,心情無比灰暗,甚至感覺到死亡的陰影。在這事情,康熙有一種巨大的受挫感,自己這麽對太子,對太子傾注了無限的心血,沒想到居然把他培養成一個不仁不孝的人。康熙號稱“仁孝治國”,這個結果對他簡直是一種諷刺。

在教育方面,康熙是失敗的。雍正吸取了這個教訓,讓皇子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先拜老師,尊師重道,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王子,否則只是紈絝之徒、品性惡劣之輩。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宮裏傳來一個消息:廢太子瘋了。

根據太監的報告,胤礽忽然站立,忽然坐下,言行失常,形同鬼魅,睡覺也不在一個地方,經常遷來遷去,吃飯吃七八碗都不知道飽,喝酒喝二三十杯都不知道醉。一句話,胤礽中邪了,鬼附身了。

胤礽的這種表現很可能是精神失常,身為太子本來壓力就大,那麽多兄弟盯著,被廢之後壓力就更大了。

康熙聽了這個消息大驚,終於給胤礽之前的行為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借口:胤礽並不是個壞孩子,只是因為中邪了。

在野史筆記《十葉野聞》中也記載了廢太子發瘋之事,不過野史給出的解釋不同,認為廢太子之所以發瘋是被四爺胤禛下迷藥,我們不妨來看看:

胤禛少年時經常只身行走江湖,結交奇人異士,以備日後不時之需。有一次,胤禛漫遊到河南嵩山,便進少林寺拜少林武僧為師,並在那裏習武半年。後來,師傅見他並非習武之人,便教了他一些皮毛後贈他一鐵杖讓他下山。

回到京中,胤禛遇到太子賓客在街上仗勢欺人,把人家打得滿頭是血,當時卻又無人敢管。胤禛心中不平,便走過去問苦主為何如此,旁邊的惡少大喝道:“你是什麽人?敢來管這閑事?你難道有三頭六臂,不想活了不成?”胤禛大怒,盯著此人看了半晌,突然抽出鐵杖猛擊其頭,把那惡少打得腦袋開花,其他人見胤禛把惡少打死,嚇得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