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傀儡皇帝到痛苦皇帝

乾隆幾乎把一切權力都緊緊攥在手中,嘉慶只好夾著尾巴做人,每天對乾隆畢恭畢敬俯首帖耳。以至於外國使者看到這一幕,不明白嘉慶為什麽整天不做事,只顧宴飲遊樂,侍奉太上皇的時候,太上皇喜悅他也喜悅,太上皇笑他也笑,形同牽線木偶。

做一個影子皇帝很難受

在乾隆八十三歲大壽的宴會上,喜慶之余,他忽然想起自己六十歲生日時候曾經放話:“如果有幸能夠在位六十年,就禪位給兒子,不敢超過皇祖的在位時間。”

皇帝說話,一言九鼎啊,大家都聽到了,所以不能不算數。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登基六十周年紀念日),乾隆在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正式宣布在次年元旦舉行禪位大典。接到這個消息,永琰既驚喜又惶恐,他已經預感到這一天,沒想到會來得這樣快。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有一件小事值得注意。在乾隆公布這個消息之前,時任首席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要職的和珅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永琰。和珅還給永琰行了一個大禮,那意思是將來皇帝就是你了,你能當上皇帝有我和珅一份功勞啊,到時別忘了我啊!和珅自以為投機高明,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嘉慶平生最厭惡那些玩弄權術之人。再說了,你要投資也要長線投資啊,不能臨時抱佛腳。

永琰的身份突然發生變化,欣喜的同時他也感受到一份沉重。作為一個皇子,嘉慶雖然沒有表現出過人之處,但從他後來執政的表現來看,他還是一個有智慧、有頭腦的皇帝,能夠見微知著。此時,他已經感覺到這個帝國的沉重,在乾隆後期,盛世正在不斷衰退,嘉慶已經明顯感到身上的壓力。

乾隆主動禪位——這在歷史上是破天荒的,唐朝李淵雖說也做了太上皇,但畢竟是被迫的。永琰幸運的地方在於他是第一個在歌舞升平中當上皇帝的,以前新君即位的登基大典都是在國喪期間舉行的。悲喜兩重天,讓那些大臣也非常難堪,剛剛為老皇帝死去悲痛,又得為新皇帝即位高興,迫使他們一個個變成演技高超的實力派。

這回,大臣們不用這麽痛苦了,普天同樂,只管高興就行了。

公元1796年2月9日,這天同時舉行禪位大典和登基大典,紫禁城處處洋溢著歡快的氣氛。這一天有三喜,既是春節,又是禪位大典和登基大典。典禮辦得非常隆重豪華,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站在太和殿外恭敬等候,朝鮮、安南、暹羅、廓爾喀等外國使臣也位列其中。

八點以後,太和殿外隱隱傳來奏樂的聲音,乾隆一行人身著朝服緩緩步入太和殿。隨後,乾隆坐在金龍寶座上,太子永琰則西向侍立。

音樂停止後,殿外傳來清脆的鞭炮聲,隨後殿內奏響慶典音樂。永琰帶著文武百官向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禮。然後,兩位大學士宣讀表文,讀完之後,大學士將“皇帝之寶”跪遞給乾隆,乾隆接過寶璽之後,親手將這象征著帝王權力的寶璽交給永琰。永琰接過之後,再小心翼翼地將寶璽交給身邊的大學士。

禪讓大典結束後,就是隆重的登基大典。典禮完成之後,接下來便是一些加恩賞賜、赦免、賑濟孤寡等措施了。

隨後幾天就是吃吃喝喝的事情了,皇宮裏吃吃喝喝跟其他地方吃吃喝喝沒啥區別,只是禮儀煩瑣一點,美酒佳肴豐盛些。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舉辦了盛大的千叟宴。千叟宴在康熙朝時就舉辦過兩次,分別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和六十一年(1722年)。不過,乾隆舉辦的千叟宴奢華程度遠遠超過了康熙。乾隆也舉辦過兩次,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還有就是這次了。

這次參加宴會的有三千零五十六人,列名邀賞的有五千人,合計八千多人。參加宴會的老人至少要六十歲,因為這是一個以老人為主題的宴會。參加宴會的,年紀最大的是一百零五歲的郭鐘嶽,在子孫的攙扶下赴宴。其間,乾隆親自賜酒給一品大臣以及年滿九十歲以上的長者。

與此同時,國家的年號已經改為嘉慶了,嘉慶錢也在緊鑼密鼓地生產,似乎新皇帝可以一展抱負了。不過,這一切都只是形式。

乾隆禪位只是形式,一個做了六十年皇帝的人,對權力太熟悉了,一時讓他交出權力,他沒法適應。

他很早就表示:“歸政後,如果遇到軍國大事和用人方面的要事,還是不能不過問的。新皇帝剛即位,有很多地方不懂,所以還需要教誨,每天都來朕這裏聽政。”

退位後,和珅建議乾隆仍然自稱“太上皇帝”,而嘉慶則稱為“嗣皇帝”,乾隆愉快地采納了這個建議。從此以後,乾隆還是皇帝,嘉慶不過是一個見習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