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平定張格爾(第3/4頁)

這一戰,上報的數字說殲敵兩萬多人,還擊殺了幾個叛軍頭目。不過,仍讓張格爾逃脫了。

二十九日,清軍和叛軍在渾河兩岸對峙。張格爾還有十萬的兵力,清軍只有兩萬,雖然兵力懸殊,但清軍畢竟訓練有素,叛軍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長齡和楊遇春知道,這一仗是關系存亡的戰役,打贏了意味著大功告成,打敗了後果不堪設想。

張格爾也明白,生死存亡在此一舉了。

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而是隔著河互相射擊,並在夜晚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就在清軍召開軍事會議,商議如何作戰之時,天空忽然刮起了沙塵暴,頓時沙塵遮天蔽日,什麽也看不見。長齡心想,完了,這下還怎麽打仗啊!討論任何作戰計劃都沒用了。

是啊,按照正常人的理智,啥也看不見了還怎麽打仗。將領們都認為還是等沙塵暴過去以後再作決定。就在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此人便是名將楊遇春。名將就是名將,能看出常人無法發現的戰機,楊遇春強烈建議現在就應該發起進攻,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

長齡吃驚地看著楊遇春,如果現在發動進攻的話,士兵們一定會非常詫異,在什麽也看不見的情況下,能夠打敗敵人嗎?如果失敗了,誰能承擔這個責任?這一步棋太險了,但也確實太有誘惑力。

看到長齡猶豫不決,楊遇春說,如果不進攻,那就趕快撤退,一旦敵人進攻,麻煩就大了。楊遇春認為,在這樣的天氣下,誰先發動襲擊誰就占據了天時。

長齡佩服楊遇春的膽識,勝敗在此一舉了,該賭的時候就應該放開膽子來賭。

長齡命令一下,清軍在漫天風沙之中火速向對岸進軍。情況也正如楊遇春所料,張格爾萬萬沒料到清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搞突然襲擊,叛軍頓時人心惶惶,來不及作出有力的抵抗就紛紛逃竄。這一戰清軍擊殺叛軍六萬多人,張格爾的妻子和親戚等數人被擊斃,但張格爾卻又成功逃脫了。

捉拿張格爾

張格爾雖然逃脫了,但叛亂基本上平定了。

這一戰清軍的表現相當出色,簡直不像是處於衰老王朝的軍隊。清軍何以表現出這麽頑強的戰鬥力呢?

可以從兵法上找到原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向奉為兵家圭臬,艱苦和極端的條件能激發人的潛能。清軍不遠萬裏來到新疆,那是抱著必死的心理,就算是戰鬥到最後一個,也必須打贏這場仗。

道光為這次戰爭掏出了不少老本,所以聽到張格爾仍在逃,非常生氣,責令長齡盡快將賊首緝拿歸案。道光破天荒開出十萬兩銀子懸賞張格爾的腦袋,真給張格爾的面子。

在新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緝拿一個逃犯如同大海撈針,再說張格爾行蹤不定,對新疆又相當熟悉。清軍在大草原和戈壁灘上追捕了幾個月,也沒有發現其蹤影。不過,人性是很難改變的,張格爾以叛亂起家,讓他就這樣認輸不可能。逃脫追捕之後,他立即召集人馬,養精蓄銳,準備發動新一輪的叛亂。

就在清軍以為永遠也抓不到張格爾之時,張格爾自己倒帶著一支人馬過來挑釁清軍了。長齡正求之不得,立即和張格爾交戰,下令務必要追著張格爾到天涯海角。但張格爾不愧是個梟雄,縱使造反的本領有待提高,逃跑的本領絕對無話可說。

這一次,又讓他逃脫了。

長齡著急了,屬下有人想出了一個計策,找當地民眾充當間諜,與張格爾聯系,騙張格爾說大家都盼望著他回來,清軍大部隊已經撤離喀什噶爾。

張格爾還真上當了,因為春節馬上到了,清兵都想著回去過年。於是,張格爾帶領騎兵義無反顧地朝喀什噶爾狂奔,就在張格爾以為時來運轉的時候,發現前後左右都是清兵。張格爾愣了片刻,很快就反應過來:中計了!

這一天是臘月二十八,離除夕還有一天,張格爾看著漫山遍野的清兵,知道此時自己有兩個選擇——自盡、成為俘虜,成為俘虜也是死,還要受盡侮辱。張格爾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刀就在手中,只要在脖子上割一下就萬事大吉了。但他下不了手,他習慣了對別人下手,對自己下手他還很不適應。

張格爾幾次把刀擱在肩膀上,想動手卻狠不下心腸,他始終抱有幻想能逃脫,或者道光能饒自己一命。絕望很容易激發人的幻想,但張格爾實在沒有時間幻想了。清軍已經沖過來,將他按倒在地,捆綁起來。

張格爾想自殺也不可能了,等待他的是什麽,他不敢去想,但多少能猜到,千刀萬剮,淩遲處死。

捷報傳來,道光露出久違的笑臉。不久,長齡押解張格爾進京城,道光破格犒賞長齡,置辦了兩桌酒席。雖然大家都沒喝酒也沒吃菜,至少說明道光很重視這次凱旋,給了長齡等人足夠的面子,因為道光從來沒有請人吃飯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