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慘不忍睹的鴉片戰爭(第3/4頁)

林則徐得知義律所為後,極為震怒。他下令把外國商船全部封起來,還調派水師封鎖外國商館。義律為此陷入了困境,致信威脅鄧廷楨,要采取相應的行動,同時致電清政府,允許他們離開廣州。從頭至尾,義律對鴉片一事只字未提。林則徐根本就沒理睬義律,如果義律不讓步的話,他會拿出霹靂手段。

面對強勢的林則徐,義律只能低頭屈服,但他的屈服是暫時的。義律被迫交出兩萬零兩百八十三箱鴉片,林則徐對義律的“認罪”態度比較滿意,覺得應該給他們一些補償。凡是繳納一箱鴉片的,補償茶葉五斤。

林則徐把繳獲的鴉片囤積在虎門海灘上,宣布要當眾銷毀這些鴉片。

銷毀鴉片的當天,無數百姓前來圍觀,場面極為壯觀。焚煙過程持續了三周,這一舉動固然可以取悅道光,也可以振奮那些憎恨鴉片的人,然而卻引起了災難性的後果,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兩次鴉片戰爭。

舊世界與新世界的戰爭

中英的這場戰爭從根本上說是為了錢,對於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英國商人垂涎三尺。

英國作為當時西方最先進的一個國家,他們一開始對中國的禁煙態度也很溫和,如果因為禁煙就對中國發動戰爭,在道義上他們自己也覺得過意不去。試想,如果中國人在英國販賣鴉片,那肯定也是被判處死刑。

義律是主張對中國動武的,但英國的外交大臣甚至對駐華商務監督義律說出這樣的話:“女王陛下統治的政府,不支持不道德的商人。”女王的意思是讓義律用和平的外交的手段解決爭端,不可以提到武力層面。

隨後,英國政府獲知林則徐因為鴉片貿易全面禁止與英國通商,這等於是將英國從中國市場趕走。對於欲望正處於上升期的資本主義來說,這是他們無法忍受的。終於,英國國會發起投票,戰爭派占上風,戰爭就這樣打響。

戰爭之初,清廷認為英國不過是蠻夷,對中國構不成威脅。

1840年6月,英國統帥兼全權代表義律率領十六艘戰艦抵達澳門,總兵力有四千人。英國外相巴麥尊指示義律封鎖珠江口以後,率領大部隊北上,攻下舟山群島。7月5日,英軍襲擊舟山市定海縣縣城,鴉片戰爭正式爆發。第二天,定海淪陷,在這場戰役中,英國的旗艦馬利拿號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觸礁後沉入海底,威裏士裏號成為旗艦。8月,英國艦隊抵達天津的大沽口,主戰派首領道光帝看到英國艦隊來勢洶洶,思想產生動搖。

義律給道光遞交了一份國書,要求允許通商並懲辦林則徐。道光讓琦善南下廣州與義律談判,琦善雖然同意懲辦林則徐,但是在通商一事上沒有給予義律滿意的答案。10月,林則徐和鄧廷楨被革職。但是在通商問題上,談判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義律因此失去耐心,決定打完了再談判。

1841年1月7日,英軍事先沒有發出戰書就襲擊了虎門的炮台,清軍死傷七百多人,損毀船只十一艘。面對失敗,琦善不得不作出讓步,與義律簽訂了《穿鼻草約》,該條約規定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但英國必須向中國政府繳納一定的稅額;中國賠償英國六百萬銀元;開放廣州為通商口岸;英軍撤軍,歸還定海。

這個條約是琦善和義律私人簽訂的,中國政府和英國政府都沒有簽字。英國政府對這個條約很不滿,認為極大地損害了英國在中國的利益,女王覺得義律簡直不可理喻,對中國人太好了,建議國會將其免職。

而道光帝也對琦善相當不滿,認為他在出賣國家利益,下令將琦善革職抄家,同時派遣奕山、隆文和楊芳到廣州指揮作戰。清軍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的率領下,英勇作戰,然而還是抵擋不了英軍強大的火力。到5月,清軍全面潰退,廣州附近的要地一一淪陷。奕山率領一萬八千名清軍退守城內,被迫與英軍議和,簽訂《廣州條約》,答應帶領部隊撤出廣州,並勒索廣州商家賠償英軍六百萬銀元。議和之後,奕山非常害怕,在道光面前,將這次慘敗說成是大勝。

不久,英國國會通過女王的提議,將義律免職,調任璞鼎查接替他。璞鼎查來了之後,先後攻占了廈門和鼓浪嶼。10月1日,又攻陷定海,後來因為軍中流行瘟疫,放棄了定海。在定海戰役中,中英雙方都損失慘重。1842年1月,英軍又攻打台灣中部,被台灣道姚瑩和台灣總兵達洪阿擊退。沒多久,英軍又攻打吳淞口。

道光驚懼交加,任命宰相奕經為總司令,率領兩萬精兵和英軍作戰。1842年春,奕經率領兩萬大軍圍攻寧波的一千英軍,卻被英軍打得一潰千裏,奕經本人僥幸逃了出來。隨後英軍長驅直入,攻占了上海和江蘇鎮江,把軍艦停泊在南京的江面上。璞鼎查此時非常囂張地對道光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接受英國提出的條件,將下令大炮轟擊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