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用敵人的血喚醒自己內心深處的雄性激素(第2/4頁)

高宗還記得當年,他親眼看見父皇太宗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時,渾身泥土和血跡的狼狽情況,那讓他心驚膽戰。高宗李治之所以會動此念頭,是因為在此之前,由於風疾突然惡化,視力大為減退,不得已把一切政務交到皇後手裏。也就是說,他這個皇帝處於半隱退狀態。

要恢復“天子”的尊嚴,沒有比禦駕親征更有說服力的。當他將自己的決定宣布出來的時候,遭到了來自於武後及近臣的強烈反對。最後在滿朝文武和武後的苦苦勸諫之下,他沒能成行。

當武後陪著高宗在合璧宮享受悠閑舒適的時光時,蘇定方率領的唐朝軍隊,幾經苦戰,大破高句麗軍。當年太宗李世民都沒有完成的功業,卻在高宗皇帝這裏輕松實現了。

高宗李治決定加強一下幹部隊伍建設,一口氣提拔了十多位省部級高官,這個做法放在其他朝代也無可厚非。皇帝親自破格提拔任用幹部的例子本來就是新鮮事,像高宗李治這樣完全撇開宰相,一口氣提拔十幾個人,更是前所未有。

在高宗提拔的這一撥人中,還是出了幾個人物。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西台侍極上官儀,太子左中護郝處俊,他們後來都成為反對武後攬權的強勢人物。

對於高宗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朝臣們也很配合,低眉、順眼,微笑。

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的臉上分明寫著嘲弄、不屑與高傲。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挺武派的帶頭大哥李義府。自從成為挺武派的急先鋒後,失寵多年的李義府突然成了官場上的紅人。他認為自己的時代已經到來,內心壓抑多年的欲望再次蓬勃而出。

他開始充分利用這份恩寵,向部下索取賄賂。如果有人膽敢和自己叫板,或者拆自己的台,那麽這個人一定是活得不耐煩了。

從表面上,他的態度和過去沒什麽變化,和人見面的時候,臉上仍不忘掛著職業微笑,就好像那張笑臉是從娘胎裏帶出來的,無法與皮肉剝離。可是他這種表裏不一的靈肉分離,讓接近他的人不寒而栗。表面的仁慈,內心的惡念,讓“李貓”這個綽號實至名歸。自從他任宰相後,他的“李貓”個性被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李義府是由劉洎引薦進入官場的,劉洎算是光明磊落的純爺們兒,李義府卻是陰死人不償命的假把式。

兩個不同類型的男人卻成為最好的朋友,甚至一度傳出緋聞,當時朝中就有人說他們是斷背。李義府走的是實力派演員加偶像級歌手的路線,說起話來謙恭有禮,聲音充滿磁性,眉目之間隱約傳情,臉上永遠掛著迷死人不償命的笑容。

他的綽號是“李貓”。貓是一種陰柔,詭秘的動物,可見此人是多麽妖孽。初唐時選拔幹部還是比較講究德才兼備的,李義府文采好,相貌好,但名聲極臭。這“兩好一臭”讓他混了多年也就混了個辦公室文秘(中書舍人),兼修國史。長孫無忌掌政之後,李義府因為受劉洎推薦入仕,而被劃分為魏王李泰一黨,無論哪朝哪代在官場上混,都要跟對人。

李義府是第一個提出廢後事宜的人,也是第一個鮮明表態支持武氏的朝官。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李義府是一個標準的文化流氓,有了武皇後這個靠山,更是無所顧忌。他從不掩飾,隨時隨地展露自己的流氓本色。

一次,他到大理寺監獄裏視察工作,發現女子監獄裏收了個美少婦淳於氏,他也不管人家犯的什麽事,就硬要把人家從監獄裏撈出來。李義府覺得這麽美的人關在監獄裏浪費了,不如撈出來給自己當情婦,也算是資源節約。

李義府身為宰相,富貴已極,閱人無數,淳於氏可以在他巡視監獄的瞬間就能迷住他,可以想象得到這是一個多麽美艷的女人。隨著地位的不斷擢升,李義府在物欲、色欲,或對名譽的欲望都表現得非常強烈。

李義府吩咐大理寺丞畢正義把這件事辦得漂亮一點,可畢正義辦得不夠漂亮,走漏了風聲,鬧得滿城風雨。有人立刻將此事上奏,高宗也不得置之不理,命令給事中劉仁軌調查此案。按照唐代的律例,私放囚犯會有罷官乃至殺頭的危險。李義府為了殺人滅口,又逼著畢正義畏罪自殺。

高宗雖然也知道李義府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但因為沒有確實的證據,李義府的罪行也就不了了之了。更何況,武後目前還不願意失去這個人。

面對這樣一個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裝聾作啞。侍禦史王義方就是那個率先打破沉默的人,他要站出來彈劾李義府。我們經常在歷史書裏讀到,你彈劾我,我彈劾你。如果因為這個,你就以為是個人就可以彈劾,那就大錯特錯了。彈劾不是彈棉花,它是一項技術活,彈不好,沒彈到別人,把自己彈個半死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