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用敵人的血喚醒自己內心深處的雄性激素(第3/4頁)

更何況,王義方要彈的是李義府,宰相不是隨便什麽都能彈著玩的,他不是玻璃球。王義方也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但他又欲罷不能。這就是一個人的良知,一個文臣的氣節。

在彈劾李義府之前,王義方先告訴母親:“義方是禦史,看到奸臣不去查辦就是不忠,但因為彈劾奸臣危及到自己的性命,引起父母的憂慮又是不孝,在忠孝二者之間,我無法選擇,請母親大人告訴我該怎麽辦?”

王義方的母親回答說:“從前王陵的母親為了成全兒子可以自殺。現在你能為皇帝盡忠,就算讓我去死,也沒什麽好遺憾的!”

面對偉大的母親與忠直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我們只有肅然起敬的份兒。有了母親的這句話,王義方勇氣倍增。

王義方是個名聲非常好的官員,這時候他所任官職是侍禦史,也就是中央的監察官,是那些不守規矩的官員的克星。這個人是個不徇私情、敢於和不法分子刺刀見紅的主,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畏權貴。

當年王義方參加吏部考試通過以後,被任命為晉王府參軍。宰相魏徵見他非常欣賞,有意把自己的內侄女許配給他當老婆。可媒人剛一開口,就被王義方把話堵回去了。

魏徵當年可是唐太宗身邊的紅人,作為剛步入仕途的年輕幹部能夠得到朝中高官的賞識,那是求之不得的事。在這裏要強調一點的是,魏徵的侄女不是醜女,而是美女。

很多人在私下議論,這個王義方是不是腦子有毛病?美女不娶,權貴不攀。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魏徵病故,王義方很是悲痛。他又想起了魏徵的侄女,於是請人說媒,主動去攀這門親事。有人就問他:“宰相在世時,主動向你求親,你不肯。現在宰相已經逝世,魏家門庭冷落,你為什麽反而去求親呢?”

王義方十分感慨道:“過去不娶,是我不願依附宰相的權勢。現在娶了,是為了報答宰相生前對我的知遇之恩。”

如今站出來彈劾李義府的就是這麽一個人,他拿出了誓死的決心,準備和李義府放手一搏。一個人如果不怕死,那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王義方上奏說:“李義府在天子眼皮子底下擅自殺死大理寺丞,實在是目無國法;就算畢正義是自殺,也是因為畏懼李義府。這樣的話,生殺大權就不是掌握在皇帝手裏了,而是掌握在他李義府的手裏。我們不能坐視這種情形再發生,請皇上明鑒!”

王義方直接找李義府單挑,並不是他有必勝的把握,而是他有必死的決心。他也知道,李義府絕不是善茬,成名多年的“笑中刀”也不是白給的。

3

在金鑾殿上,王義方怒發沖冠,當著滿朝文武大臣,喝令李義府退下,李義府卻看著李治不肯退。王義方多次呵斥,李治又不發話,李義府才退了出去。

李義府退出去之後,王義方才宣讀彈劾李義府的奏章。

這道奏章的具體內容無從知曉,但可以肯定是指控李義府殺人滅口,並揭露他的許多穢行。其中還說到他是同性戀,當初以男色事馬周、劉洎。這份奏折可能是因為太寫實的緣故,李治讀之如讀黃色小說,既過癮又痛心。高宗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指責王義方言辭猥褻涉嫌誹謗大臣。

王義方真是豁出去了,被高宗罵回去三次,還是要彈劾。這場“獄女門”事件,以王義方的慘淡出局為結點,最後王義方被貶為萊州司戶。

唐高宗不問李義府之罪,反而把王義方貶逐出京。在王義方離京時,李義府卻幸災樂禍地跑去惡心王義方:“王禦史,你在皇上面前胡說八道,如今我毛發未傷,你告我狀就不覺得羞愧嗎?”

王義方回答說:“是挺慚愧的,當年孔子當了七天魯國司寇,就誅殺了少正卯,我這禦史當了六天,卻除不了你這奸佞,我慚愧的是這個。”  

高宗皇帝給出的這種出人意表的處置結果,也是看在武後的面子上。在這件事上,高宗和武後也不是傻子,他們也看出了王義方彈劾的正確性。尤其是王義方敢於擺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勢,讓他們深受震動。

可是最後遭到貶職卻是王義方,逍遙法外的是李義府。

武後雖然看穿了李義府這個人,但她深知這種人在必要時,反而比那些不能通融的“君子”之輩更有用處。通過這次的事件,也讓文武百官清楚地認識到,只要對帝後忠誠,除了可以官運亨通,一旦有事被禦史台彈劾,也能得到萬全的保護。反之,只要違反皇後的旨意,就算是間接的,也會受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