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贏得皇帝,就贏得了一切(第2/5頁)

武後那年36歲,極盡繁盛奢華的封禪儀式使她一度忘記了宮中的兇險禍咎,一路上所經之處,村舍、樹木、山川河流的壯麗景色使她喜不自勝。嫵媚明朗的笑容再度出現在她的臉上,看上去猶若一位婷婷少女。

封禪隊伍經過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於元旦前夕到達泰山腳下。

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於泰山之南,以唐高祖、唐太宗配饗。

初二,封於泰山之上。

初三,在社首山舉行禪禮。社首山是泰山的附屬神山,古代帝王封禪泰山時多於社首山設壇祭祀後土,而在泰山頂設壇祭祀昊天上帝。按例是武後登壇祭獻的日子,一夜的歌舞笙樂之後,武後天不亮就起來了,經過齋戒沐浴,在女官和侍從的簇擁之下,她頭戴鳳冠,身穿錦袍,走上了祭壇的台階。祭皇地祇,以太穆太皇太後(竇氏)、文德皇太後(長孫氏)配饗。

在拂曉清冷的微風中,武後屹立於首陽山巔,從一名女官的手中接過祭酒。山下蒼茫的煙樹還在晨靄中沉睡。一輪旭日卻已噴薄而出,遠處大小群峰盡收眼底。

嘹亮的登歌和鐘馨之音驟然響起,武後面對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徐徐跪地,雙手合十,默默祈禱。

她想到自己14歲入宮、25歲淪落感業寺、27歲重入皇宮的經歷,不覺在欣喜之中隱隱感到了一絲悲戚。極度的歡樂似乎讓人難以承受,大自然的無比神聖使她不禁熱淚滿面。她秀美的臉龐被步障的錦帷遮擋著,她一度聽任淚水在臉上肆意流淌。

就在初三的禪禮上,從前絕不允許女子出現的封禪台上第一次出現了女人的身影:皇後武媚擔任亞獻,她的表姐即太宗德妃、越國太妃燕氏擔任終獻。在武後上場表演之前,進行了清場,在場的男同胞全部暫時回避。武後和越國太妃出場,率一幫娘子軍隆重登壇行禮。

上天俯視泰山之巔,花花綠綠,鶯歌燕舞。估計上天也覺得詫異。這哪裏是封禪大典,分明是一場帝國的超女選秀大賽。不管上天承認不承認,有一個事實已經確立,那就是由武後發起的女權時代已經轟然來臨。

武後是這次封禪的中心人物,然而對於她來說,最富於意義的政治活動,應該是臨近封禪結束時頒布的“泛階”。自魏晉置九品,後魏又分正品﹑從品及上下階後,文武百官,按期考績,定其品級。但有時由於制度廢弛或朝廷恩慶,職官普遍晉升官級,謂之泛階 。

泛階的頒布者雖然是皇帝李治,但背後的真正推動者則是皇後武氏。

泛階所涉及的是官員的升級問題,是體制內每個人都關心的事。按正常的程序,官員的升級,必須經過嚴格的考核。而這種考核,多半是由宰相親自掌控。

考核的結果,分為九等,前三等屬於上等,有上上、上中、上下之別;中三等屬於中等,有中上、中中、中下之別;後三等屬於下等,有下上、下中、下下之別。

官員的晉級,取決於考核的成績。按以前規定,必須考得上上的,才可以進二階,現在是普遍提級,普遍敘階。每一個現任官員,都可以得到進二階的待遇。泛階破壞了正常的官員晉級體系,頒布泛階令以後,官制越來越紊亂。冗官泛濫起來。

顯慶年間,那些既沒有門蔭、也沒有經過科舉的官員以及因立勛功至五品並得以列名於《姓氏錄》的人,現在都進了二階,他們對於武後,應該更為忠心,因為他們得到的好處是很多的,籠絡人心,成了武後實施泛階的真正目的。

 

當天晚上,在武後的親自安排下,一場盛大的歡宴在行宮外的樹林中舉行。莊嚴肅穆的破陣歌舞和詼諧輕松的走索表演讓武後暫時忘記了自己尊貴的身份,她喜形於色,無所顧忌,盡情地沉浸在歡悅的喜慶氣氛中。

但是,在晚宴進行的過程中,卻也發生了一點小小的不快。

這天早晨,武後在首陽山舉行祭獻儀式時,她的外甥女魏國夫人一連幾次借故向她挑釁。她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母親韓國夫人的猝死,是武後幕後操縱的結果。

武後在祭獻儀式的過程中不便發作,她對魏國夫人的無禮未予理會。到了晚上,在觀看歌舞的晚宴之上,魏國夫人再度對她流露出明顯的敵意,她借與高宗親昵之機,有意無意地用身體擋住了武後的視線。武後只得頻繁地挪動位置,對魏國夫人視而不見。

在返回東都洛陽的路上,魏國夫人與高宗同坐一輛馬車,她不時地從馬車的轎廂中探出頭來,朝武後的鳳鸞大車張望,武後的心被深深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