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夫妻、父子之間的三角格局(第3/5頁)

趙仁本雖然被搞下去了,可太子的勢力仍然不可動搖。監國監了這麽多年,還是收攬了一些人心。武後對於那些出身寒微,深知社會真正面貌的下級官吏總是高看一眼。對於他們中間那些有政治遠見的人,不論出身及地位,一律提拔重用。而對於那些只知賣弄口號的貴族名流則頗為冷漠。當然士族官員對武後出台的那些新規定、新制度,多有不滿。他們更無法接受,那些寒微之士的挑戰。

李弘自幼修習儒學,身上流淌著儒家的精神血液。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特征越來越明顯。對於那些豪門士族的文臣學者,他也越來越尊崇。慢慢地,太子李弘成為門閥貴族等保守勢力擁護的對象。每當武後實行新政,觸及到貴族利益,他們就會將太子李弘推到政治鬥爭的最前沿。

時間久了,武後和太子李弘母子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對立情緒。而母子之間的感情,也因為政治的原因,變得更加復雜與微妙。對於太子李弘,武後有特殊的感情,畢竟是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太子雖然是自己生育的,可自己真的無法理解他。作為皇子,他待在自己這個母親身邊的時間並不多。三四歲的時候,就有宦官負責教導,再稍微大一些,更由學有專長的宿儒陪侍讀書。

等長到十幾歲的時候,便出外設立王府,也有文武百官,並繼續修習儒學。尤其是太子,身居的東宮儼然就是一個小朝廷,每日裏修習的也是以儒教為主的“帝王學”。長大之後,雖然是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但由於君臣上下的界限劃分得非常嚴格,與父母也很少接觸,母子之間的親情也異常疏離。

3

鹹亨五年(公元670年)三月,太子李弘的婚禮在太極宮文華殿舉行。新娘裴氏容貌嬌美,儀態大方,更為難得的是她是個謙和賢淑的女子。雖然年紀未滿二十,但行為舉止與太子李弘甚為投合。婚後不到數月,太子弘蒼白的臉上漸漸有了光澤,病弱之軀也似乎慢慢強壯起來。

其實在對待李弘的婚姻大事上,武後是有愧的。太子李弘的未婚妻原本是以美貌聞名京師的楊思儉的女兒,也就是在大婚前夕與賀蘭敏之勾搭上的那位楊姑娘。 

高宗在皇後與太子的母子之爭中,是站在太子李弘一邊的。他甚至於起用太子的親信領兵到前線打仗,武後對此毫無辦法。楊氏死後的第二年正月,武後陪著高宗到東都洛陽療養,李弘再次留下來監國。

內有賢內助裴妃溫柔的鼓勵和支持,外有大臣郝處俊等人的輔佐,以及其他士族官員的大力擁護,太子李弘的日子倒也過得很充實。裴妃是右衛將軍裴居道的女兒。

也就在這段時間裏,太子弘在處理完一天政務後,經常與陪伴在身邊的老臣聊起一些宮中舊事。這天,兩人越說越多,就提到了已故的蕭淑妃死後曾留下了宣城和義陽兩位公主,她們一直被囚禁在掖庭後宮,到如今已有整整19年。

老臣只不過是隨便說說而已,沒想到這件事在太子李弘的心中卻掀起了軒然大波。

在此之前,太子李弘可能認為這兩位公主已經離開人世。雖然母親不同,但他們畢竟是李弘的姐姐,而且已年過30。

當驚愕的情緒逐漸平息下來,太子李弘心裏對母後的殘酷無情,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這樣的女人居然是自己的母親,這更讓他感到從未有過的羞辱。

父皇雖然受母後限制,居然也忍心讓自己的兩個親生女兒,在暗無天日的環境裏生活了將近二十年,自己還能泰然自處。一個男人連自己的至親之人都無法保護,還談何治國安邦?現在自己既已知道了這件事,如果再撒手不管,那也未免太殘酷了。

當太子帶著宦官來到掖庭宮內幽禁兩位公主的地方時,將近二十年的幽禁歲月已經超過了年輕人,尤其是女人所能忍耐的最大限度。日子灰暗晦澀,一點重獲自由的希望之光都沒有。在這種仿若人間地獄的日子裏,唯一的安慰是姐妹二人可以一起抱團取暖。如果她們是單獨幽禁,恐怕早就精神崩潰而死了。

當太子李弘在掖庭宮最偏僻的陋室裏看見那對姐妹時,他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義陽公主的亂發已經銀絲縷縷,而曾經以超人的美麗和嬌憨受到父皇寵愛的宣城公主面容枯槁、目光呆滯。

不管怎麽說,兩位公主總算是活下來了。自從少女時代就被無情地關押在這黑暗世界中,不知窗外世界今夕何夕?雖然她們不是被關在牢房裏,但與外面的世界早已隔絕,她們除了能夠見到在最低限度下照顧他們生活起居的宦官外,其他什麽也見不到,更沒有人與她們說話。可以想象,太子李弘的到來,讓她們陷入怎樣一種恐慌無措的狀態。就像是兩只習慣了黑暗的小獸,突然有一天面對迎面而來的強光,那種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她們顫抖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