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暗流湧動的大唐,令人不寒而栗(第2/5頁)

李敬玄見高宗這麽說,趕緊解釋:“不是我退卻,是我去了,根本不頂事,怕誤了軍國大事。”

“李愛卿,你就不要再謙虛了,我看好你!”高宗執意讓他去。

連皇帝都看好自己,李敬玄若再堅持不肯去,那就太不識好歹了。由此可見,高宗在性格上面還是有其剛霸的一面。他認定宰相李敬玄不光是個合格的行政幹部,也是個上戰場帶兵的奇才良將。

儀鳳三年(公元678年)九月,李敬玄就這樣在劉仁軌的一番搗鼓之下被高宗皇帝派往前線。李敬玄帶著工部尚書、檢校左衛大將軍劉審禮等一班將領,率兵18萬,直奔西域。

不是李敬玄謙虛,這個朝廷的組工幹部,真不是打仗的料。可與他搭档的劉審禮卻是個有勇無謀的猛將,猛將打仗就一個特點——紮猛子。部隊開進吐蕃境內,李敬玄帶著主力部隊在後面不徐不疾,穩字當頭。

他把打仗當成組織上考察幹部了,制訂方案,摸清底細,認真測評、專項調查。可劉審禮是個急性子,率先頭部隊,一路急行軍。結果好端端的一支部隊自發地斷成了兩截,劉審禮一截、李敬玄一截。

早打完,早了事。劉審禮不管不顧,一猛子就紮進了吐蕃的埋伏圈。

這個圈到底是誰畫的呢?論欽陵,吐蕃宰相,此人大有來頭,曾經在大非川將大唐第一猛將薛仁貴打得毫無脾氣。劉審禮再猛能猛得過薛仁貴,既然來了,那就不要走了。

吐蕃宰相論欽陵率十多萬兵,列陣恭候多時。論欽陵看準戰機,把劉審禮一支團團圍住。

李敬玄你在哪裏?劉審禮左沖右突,可李敬玄遲遲沒有出現,這時候率大部隊還在後面遠遠地觀察、細細地琢磨。可吐蕃兵管不了這麽多,上來就是疾風暴雨般的進攻。

吐蕃兵像浪潮一樣一層又一層卷過來,劉審禮雖然是個弄潮的好手,勇不可擋。可最後還是身中數箭,一頭從馬上栽了下來,當了俘虜。

吐蕃的統帥論欽陵的確是個戰場上的妖孽分子,嗜血頭狼。這邊幹掉唐軍先頭部隊,那邊掉轉馬頭,直接就沖向了李敬玄。

李敬玄還在後面按程序辦事,誰知道吐蕃根本不吃這一套。聽說劉審禮做了人家的俘虜,李敬玄又氣又惱。吐蕃兵風一般地卷襲而來。

李敬玄慌了,領著軍隊一口氣逃到了承風嶺。在逃命面前,人人都能體現出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吐蕃兵一看唐軍在高原之上也敢和自己飚速度,那就發力追,直追到對方缺氧。

高原地帶,本來就沒有方向坐標和地理參照物,跑到哪兒算哪兒。可跑來跑去,李敬玄感覺自己還是在吐蕃的大口袋裏掙紮。眼看李敬玄真的就要懸了,難道李敬玄真的要戰死在這荒原僻壤。

在承風嶺下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大溝,成就了天然的防禦工事。李敬玄急忙命將士守住大溝。論欽陵則率吐蕃兵在對面高山上安營紮寨,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逼住唐營。

李敬玄絕望了,真的是上天無門、入地無路。

絕望並不是一個絕望的詞,因為還有絕處逢生。絕處逢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有突發事件;二是有天外來客出現。李敬玄等來的天外來客是唐左領軍員外將軍、百濟降將黑齒常之。

李敬玄瞪著對面山頭的吐蕃大營,兩眼都要滴出血了。也就在這時候黑齒常之站了出來。你給我挑500個兵,這500個兵,都要不怕死,左手拎著自己的腦袋,右手拎著砍刀。

月黑風高殺人夜,黑齒常之率領這500人的敢死隊,夜襲敵寨。吐蕃兵毫無防備,他們做夢也沒有料到唐軍會主動發起進攻。

吐蕃兵一時被這500人的敢死隊沖得大亂,論欽陵是打過大仗硬仗的,知道對方在搞突然襲擊。只要穩住陣腳,就能把對方小股部隊幹掉。

黑齒常之宛如黑夜煞星,露出他猙獰的黑齒,生生地扯出了一道缺口。李敬玄帶著大軍徐徐而退,進入鄯州。

總算安全著陸了,比較下來,還是當宰相比較好混,兩天一張奏折,幾杯茶就混過去一天了。李敬玄有驚無險地搞了一次西域半月遊,丟人現眼地回來了。

這時劉審禮的兒子劉易從跑來找高宗皇帝要爹,劉易從是個大孝子,聽說父親被吐蕃俘虜了,當時就昏了過去。醒來後,自己把自己捆了個結結實實,哭著跑去向高宗要爹。這裏沒你爹,你爹在吐蕃人手裏。

劉易從請求入吐蕃去交換人質,把自己的親爹贖回來。

高宗也是實在人,這時候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只好恩準他去吐蕃“省親”。等到孝子劉易從心急火燎地趕到吐蕃,劉審禮已傷重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