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日戰爭時代之李鴻章(第4/6頁)

九連城失守,鳳凰城失守,金州失守,大連灣失守,岫巖失守,海城失守,旅順口失守,蓋平失守,營口失守,登州失守,榮城失守,威海衛失守,劉公島失守,海軍提督丁汝昌帶著北洋殘留下來的軍艦向日本投降,於是中國的海防力量被全部摧毀。現在請允許我將李鴻章生前最重視、最用心經營的海軍,重新列出一個表格來,以便大家感受那種窮途末路的情形:

經遠 鐵甲船 沉 黃海 致遠 鋼甲船 沉 黃海 超勇 鋼甲船 沉 黃海 揚威 鋼甲船 火 黃海 捷順 水雷船 奪 大連灣 失名 水雷船 沉 旅順口外 操江 木質炮船 奪 豐島沖 來遠 鐵甲船 沉 威海衛 威遠 練習船 沉 威海衛 龍福 水雷船 奪 劉公島外 靖遠 鋼甲船 沉 劉公島外 定遠 鐵甲船 降 劉公島中 鎮遠 鐵甲船 降 劉公島中 平遠 鋼甲船 降 劉公島中 濟遠 鋼甲船 降 劉公島中 威遠 木質船 降 劉公島中

剩下的還有“康濟”“湄雲”用木頭做成的小兵艦,“鎮北”“鎮邊”“鎮西”“鎮中”四艘蚊子船,還有五艘水雷船、三艘炮船,在劉公島海灣被損壞的或完好無損的船,大大小小一共有二十三艘,全都落到了日本人手裏。其中還有廣東水師的“廣甲”“廣丙”“廣乙”三艘船,有的被打得沉到了水裏,有的投降。從這之後,中國北部海面上數千裏,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中國艦隊的影子。

中日兩國戰爭之際,李鴻章成為眾矢之的,人們幾乎把他批評得體無完膚,人人都想殺了他。靜下心來談論這些,李鴻章確實有他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最開始不知曉國際公法,誤勸朝鮮和各國立約,這是過錯一。既然已經允許朝鮮簽訂條約,就代表默認它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了,但是後來又派兵幹涉他們國家內部的戰爭,給人留下話柄,這是過錯二。日本既然已經調派官兵過去,勢必就是只會進去,不會撤退,李鴻章卻不能抓住先機,而總想依賴其他國家的幫助來挽回這個局面,致使延誤了時機,這是過錯三。聶士成請求趁日本軍隊還沒有來的時候,派兵直接攻打韓城來制服敵人,李鴻章沒有采用,這是過錯四。在“高升”號事件還沒有發生之前,丁汝昌請示帶領北洋海軍率先攻打敵人的軍艦,李鴻章沒有采納,使得敵人反客為主,敵人勢力越來越大,而我軍越來越危險,綜合以上的原因,都是李鴻章不想由我方挑起戰爭所致,還只想用外交禮節來應付,卻不知道當甲午年五、六月的時候,中國和日本早就成了敵對國家,再也不是友好的邦交國了,錯誤地用和鄰國友好交往的策略來應對戰爭,這是過錯五。李鴻章為自己解釋說:仔細考慮我軍的實力還不能夠對抗日本,所以害怕挑起事端,因此才保持忍讓的態度。如果是那樣,李鴻章任職北洋大臣、訓練軍隊、帶兵打仗二十年了,為什麽連一仗也打不了呢?這是過錯六。李鴻章可能又要為自己解釋說:政府阻礙牽制,經費不夠啊。如果是那樣,那也只不過是軍隊不能擴充兵力罷了,怎麽連現有的部隊,比如葉志超、衛汝貴這些部隊,一向因為訓練的時間長而被大家知道,也脆弱成這個樣子呢?而且隨意克扣軍糧、強搶民女這些事情經常能夠聽到,如果軍紀嚴格些就沒有這些事情發生了,這是過錯七。好多槍都是壞的,子彈是假的,或者是買的子彈和槍支不配套,火藥不隨槍械同時下發,要是說以前管理軍械局的人都是廉明的,誰能相信這些話?這是過錯八。平壤這場戰役,軍隊沒有統領的將帥,這是兵家特別忌諱的,李鴻章居然犯了這個錯誤,這是過錯九。從頭到尾坐著等待敵人來進攻,被人牽著鼻子走,卻不能做到牽著別人鼻子走,害怕敵人像害怕老虎一樣,這是過錯十。海軍竟然不知道使用軍艦和大炮,這是過錯十一。旅順要塞,西方國家的人說派上百個官兵守著它,只要準備充足的糧食,三年都不能攻破,李鴻章把那個地方委托給自己的親信,那人卻怯懦貪生怕死,聽到一點兒風聲自己先逃跑了,這是過錯十二。這些都可以算作李鴻章的罪過。但在甲午年九、十月之後,滿朝的文武百官都隨便亂出主意,如果所下的命令不能出自一個人,那麽責任自然也不能都歸結到一塊兒,如果把那些都歸於李鴻章一個人的過錯,李鴻章當然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