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鴻章:以一人敵一國

李鴻章的失望

當牙山灣海戰的消息傳到天津時,在短暫的沉默之後,李鴻章的反應是:興奮。

既然東鄉平八郎擊沉了英國船,英國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一定是會向日本動武的。李鴻章相信這一點,於是他命令清國駐倫敦公使館密切注意英國國內的動向,必要的時候,給英國人煽點風點把火。

但李鴻章注定要失望了。盡管英國國內民眾反響強烈,上街遊行,要求教訓日本佬,但是,英國政府並不打算這麽做,因為他們清楚跟日本“合作”的利益。於是英國政府表現出了“極大的克制與冷靜”,為了平息國內輿論,劍橋大學的國際法教授在《泰晤士報》上一連寫了好幾篇文章,七繞八繞,竟從國際法的角度“證明”了東鄉平八郎行動的合法性。

但是,英國人並沒有放棄賠償。六年後,當八國聯軍占據北京時,英國向朝廷提出必須賠償高升號,於是朝廷拿出了30萬兩白銀進行賠償,而日本沒有負任何責任。

勝利者不會受到譴責,也不需要負責任,這就是戰爭。

北洋艦隊的戰機

牙山灣海戰(歷史書上稱為豐島海戰)也揭開了清日兩國海上大決戰的序幕。對於清國和日本來說,雙方都還沒有派出主力艦隊,很快,在我們熟悉的黃海海域,北洋艦隊將和聯合艦隊正面抗衡。一場規模更大、驚天動地的大海戰即將開始,全面檢驗兩國海軍實力的時候就要到來了。

但在黃海決戰之前,對於北洋艦隊來說,它們仍擁有痛擊聯合艦隊的絕佳戰機。

在牙山灣海戰之前,大本營給聯合艦隊下達的任務是尋找北洋艦隊主力決戰,掌握朝鮮海域制海權,很明顯,這一任務並沒有完成。牙山灣海戰後,為了早日和北洋艦隊決戰,心急的伊東佑亨竟然一度把聯合艦隊直接開到了威海海域。

聯合艦隊急於和北洋艦隊決戰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從本土向朝鮮運兵的方便。從地理上說,清國的陸軍主力可以從陸地上直接進入朝鮮,而日本陸軍主力必須通過海運,可想而知,如果北洋艦隊存在,這是對海上運兵的一個巨大的威脅。

由於聯合艦隊找不到北洋艦隊進行決戰,而大本營又得到了清軍陸軍主力正從鴨綠江向平壤集結的情報,此時大本營只能冒險將本土陸軍主力運到朝鮮,以便迎戰平壤清軍。所以大本營對聯合艦隊的命令改變了,要求聯合艦隊不再主動去搜尋北洋艦隊決戰,暫時回縮,嚴密控制仁川一帶海面,保證日本陸軍在仁川登陸。

這就是北洋艦隊的戰機。如果北洋艦隊主動出擊,襲擾擔任護航任務的聯合艦隊,甚至膽大一點偷襲一下日本本土,同時平壤陸軍快速南下進攻在漢城和仁川的日軍,形成海陸夾擊,這將是將日軍重新趕出漢城以至整個朝鮮境內的絕好的機會。

從戰略上說,這是以主動出擊變被動為主動,重新掌握戰場主動權。而北洋艦隊是有這個實力的,更何況,無論是清國海軍還是陸軍,都能方便地從朝鮮得到補給和支持,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伊東佑亨已經意識到有被襲擾的危險,他制訂了一旦北洋艦隊主動出擊,就讓運兵船繞道朝鮮東北面海域,進行遠程運輸的計劃,一旦情況緊急,就只能走點遠路了。

然而,北洋艦隊主動出擊仁川海域的一幕始終沒有出現,更別說去偷襲日本本土了。要了解這個結果,我們需要來了解清國對這場戰爭的指導思想。

“避戰保船”

這是李鴻章對丁汝昌的明確要求。每當北洋艦隊遠航,特別是要去朝鮮海域,李鴻章都會給丁汝昌發一封電報,告訴他“以保全堅船為上”,然後再深情款款、戀戀不舍地叮囑一句:盼你速回!這語氣,聽著很像送丈夫上前線的妻子。

在“避戰保船”的策略下,北洋艦隊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原本屬於它的機會。

從實際情況上看,在北洋艦隊組建過程中,李鴻章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辭勞苦,也不知和一班保守派大臣吵了多少次架,挨了多少個言官的罵才建成(主要是花錢太多),所以他對這支艦隊有著深厚的感情,不希望艦隊受到損傷。

但這只是表面的原因,不是真正的原因。

一支艦隊成立,最主要的任務自然是保疆衛國,如果擔心艦隊損傷而避戰,這就像我們買了一輛車,為了擔心出現交通事故,就在車庫裏擺著,用作展覽。

真正的原因是:李鴻章需要保住這支艦隊。

朝廷一直存在復雜而殘酷的權力鬥爭,越接近權力核心,鬥爭越激烈,對於李鴻章來說,北洋艦隊和淮軍就是他的權力基礎,也是權力安全最保險的保障,當軍隊掌握在自己手裏,就有了一份讓對手閉嘴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