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摩天嶺阻擊戰,清軍唯一一次勝仗

山縣有朋的對手:聶士成

占領鳳凰城後,山縣有朋立即命令大軍出發,繼續向奉天方向進攻!首先必須拿下的是奉天門戶——遼陽。

進攻遼陽有兩條路線可以選擇:一條繞道海城,路比較好走(平原),但路程比較遠;另一條就是抄近路翻越群山——摩天嶺。路程雖近,但從摩天嶺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兇險。

山縣有朋決定:走近路!他狂舞著戰刀,命令大軍向摩天嶺急速行軍。踏著夜晚的冰霜,踏著早晨的露水,前進!

地勢險要的摩天嶺上,一路西撤的聶士成重整大軍,駐守在此。在摩天嶺的正面,他布下了重兵防線,而在他的側翼,是有“虎將軍”之稱的旗兵將領——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率領的大軍。

阻截山縣有朋的,正是聶士成。

聶士成現在已經是摩天嶺守軍的最高指揮官了,雖然之前一路潰退,但聶士成也在不停地總結對日作戰的經驗,和日軍的多次交手中,他已經漸漸地摸清了對付日軍的門路。而在他總結作戰經驗教訓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啟發來源於一次談話。

左寶貴與聶士成的一次談話

平壤大戰之前,左寶貴來到了聶士成的營中,商討防務。

“目前您最憂心的是什麽?”聶士成問。

“還是補給。”左寶貴回答。

“我們已經存了一個月的糧食。”聶士成告訴左寶貴。

“我軍要作好準備,倭人國小民窮,必求速戰速決,我等須以持久之戰對之。”

“持久之戰。”當聽到左寶貴說出這四個字的時候,聶士成很興奮,因為這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無論在朝鮮還是在清國戰場,日軍的行軍和進攻都是十分大膽和神速,用快攻和強攻,迅速打開缺口,突入陣地中心地帶,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進攻受阻的問題,動不動就跟你拼命,進行浴血廝殺。

其實這也是逼出來的。

因為日軍有日軍的不利條件,那就是孤軍深入異國內地,後勤補給極為困難,所以他們一直希望速戰速決。

具體到每次進攻時,日軍的戰術看上去靈活多變,但核心只有一條,那就是:包抄。每次進攻必然要出動幾路大軍,一部分偽裝成主力佯攻,而真正的主力總是會出現在清軍的薄弱環節(戰前準備工作細致),實施包圍,利用局部優勢使對方腹背受敵,接下來就是迅速合攏包圍圈,集中殲滅。

一旦遇到強敵(比如平壤玄武門之戰),他們也是謹慎的,有利就起早,無利就退後,再想盡辦法和創造條件進行夾擊。這時他們就會發揮堅忍、沉著的精神,等待戰機迂回前進。這其實是唐太宗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在戰場上善用的一招:有利則速進,無利則速退。此外,他們還有慣用的一招:偷襲。這夥人最喜歡的是在深夜或者淩晨突然發起沖鋒,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對方防備最為松懈的時候。

這是日軍的特點。對付日軍的方法只有一個:以進攻對進攻!但如何進攻,則需要比日軍更有耐心和更加出奇制勝。

聶士成總結出來的方法就是——在戰略上持久,在戰術上開展山地運動戰和敵後遊擊戰的方針,“率精騎數千人直出敵後,往來遊擊,或截糧餉,或焚積聚,多方撓之,令彼首尾兼顧,防不勝防,然後以大軍觸之,庶可得手也!”

而摩天嶺之戰,正是清日戰爭以來日軍第一次離開平原進行山地作戰。麻煩,很大的麻煩在等著他們。

爬山真不是件容易活兒

11月,在漫天的大雪中,日軍到達摩天嶺山腳,開始攻山!

聶士成不再在山上修築防禦工事,避免與日軍主力正面激戰。主力部隊埋伏在山腳,而在山上布置疑兵。日軍爬到半山腰時,山上的密林中突然旌旗招展,戰鼓齊鳴,造成有大量守軍的假象,日軍果然不敢再前進了,主力開始撤走。而這正中了聶士成的圈套。

等日軍主力部隊撤得差不多,只留下斷後部隊時,埋伏在山腳的主力部隊發起反攻了。斷後的日軍被打得個措手不及,在兵力上又是絕對的劣勢,傷亡重大。

不過,日軍很快探清楚了虛實,主力部隊又重新攻山。此時用疑兵這一招已經不靈了,聶士成命清軍依靠山上的有利地形,不停變換陣地,這裏放幾槍,那裏又打幾炮,在日軍被分割後,清軍主力再次集中優勢兵力圍殲分散的小股日軍——這一招就叫各個擊破。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聶士成依靠靈活多變的山地運動戰,以及騷擾突襲的遊擊戰,指揮清軍抵擋了日軍發動的十幾次進攻。山縣有朋終於不再認為攻下摩天嶺就是去爬個山而已,他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厲害的對手!

在抵擋住日軍的攻擊波後,聶士成決定:發動反攻!並且要用日軍常用的一招——偷襲。